做讓黨和人民放心的強國一代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一代代中國青年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的事業,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新時代青年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將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做讓黨和人民放心的強國一代。
心懷“國之大者”,與祖國和時代同向同行,堅定為祖國為人民永久奮斗、赤誠奉獻的崇高理想和信念。心懷“國之大者”,就是自覺地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將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人類進步的宏偉愿景化為支撐個人精神的信仰與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黨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100年來,一代代有著赤子之心、崇高理想的青年在黨的領導下前赴后繼地揮灑鮮血、汗水乃至付出生命。在1934年湘江戰役中,29歲的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重傷被俘后絞斷自己的腸子壯烈犧牲,用生命踐行了他“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后一滴血”的誓言。86年后,在西藏邊境,衛國戍邊的英雄們勝利地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用熱血和青春筑起了巍峨界碑,其中,年齡最小的“00后”戰士陳祥榕犧牲時年僅19歲,在他的日記里,留下的是“清澈的愛,只為中國”。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中華民族的千秋偉業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
識大局知大勢,賡續紅色血脈,在學習百年黨史、百年青年奮斗史中明信仰、獲啟發、得力量,堅定不移跟黨走。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不會從腦海中憑空產生,需要不斷通過學習和實踐來培育。一部百年中國共產黨歷史,也是一部百年的青年奮斗史。我們學習黨史,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而是在于學史增信。新時代青年學史增信,增的是對于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對于將小我融入大我、人生獻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信念,是以自己的青春奮斗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信心。黨史是支撐中國青年奮斗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歲月中的結晶,流淌在其中的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和鮮明的政治品格,它界劃出新時代青年憑主觀能動性自覺展開的實踐指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只要把握住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順勢而為,奮發有為,我們就能夠更好前進。”正是因為對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社會主義必然勝利這一歷史大勢的深刻把握,一代代青年才不斷涌現出不畏犧牲的革命先烈和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新時代青年應該通過黨史學習自覺把握歷史規律,以此為指引設定自身成長目標,以目標指導行動,以行動推動個人進步,以個人進步促進民族偉大復興。
立大志明大德,長志氣、強骨氣、增底氣,以奮斗自信的青年姿態面向世界,走向未來。中國共產黨領導青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百年,從一開始就以昂揚開放的姿態面對著整個世界。早在1916年,27歲的李大釗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了《青春》,指出青年要“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1957年,毛澤東在莫斯科大學接見中國留學生時,勉勵青年:“世界是屬于你們的。中國的前途是屬于你們的。”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展望未來,我國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這是‘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歷史規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青春責任。”因此,新時代的青年有理由、也有責任,以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以開放自信奮進昂揚的姿態,以自己的聰明才智,投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書寫人類文明的新篇章。
成大才擔大任,勇于創新,實學實干,把學問做在祖國大地上,把汗水灑在祖國大地上。理想信念不會憑空轉化為美好的現實,它需要青年的扎實行動。歷史充分說明,青年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不僅應該作為,而且能夠作為,并且可以大有作為。1959年,時年34歲的鄧稼先帶領著28個平均年齡不到23歲的剛畢業的大學生,花了5年時間獨立自主研制出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并獲得爆炸成功。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3歲,2020年頒發的國家自然科學獎獲獎成果完成人平均年齡不到45歲。這些事實都表明,青年構成了發展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培育人才第一資源、凝聚創新第一動力最重要的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面對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及實現這一偉大目標征程上所必然面對的艱難險阻,新時代青年最需要做的是,腳踏實地、行勝于言,不論求學于何處、工作于何方,都要牢記黨和人民賦予的時代重任,以卓越的成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一代代中國青年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事業,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清華大學時強調,當代中國青年生逢盛世、肩負重任。新時代的青年應時刻銘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做好讓黨和人民放心的強國一代,以實際行動將青春書寫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絢爛的歷史篇章。
(作者系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艾四林 尹智達 ,艾四林系該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