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家風是砥礪品行的“磨刀石”
中華民族歷來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古語有云,“天下之本在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家庭、家教和家風建設有許多重要論述。2017年他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講話強調:“要管好家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堅決反對特權現象,樹立好的家風家規。”良好家風是砥礪品行的“磨刀石”。特權是最大的不公,損害社會公平正義,人民群眾深惡痛絕。反對特權需要黨紀、法律等外在因素的監督約束,更需要以良好家風浸潤滋養,推動形成內在的自覺自發。
優良家風蘊含理想信念的基因,奠定的是反對特權現象的思想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少數黨員干部產生特權思想和特權作風,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思想發生蛻變、理想信念缺失。反對特權現象必須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為根本,注重強化思想引領,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權力觀、政績觀。家風是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的直觀體現和內在支撐。從近年來查處的腐敗案件看,家風敗壞往往是領導干部理想信念喪失、走向嚴重違紀違法的重要誘因。少數領導干部不僅在前臺大搞權錢交易,還縱容家屬在幕后收錢斂財,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響經商謀利、大發不義之財。有的將自己從政多年積累的“人脈”和“面子”,用在為子女非法牟利上,其危害不可低估。要堅持身教重于言教、表率勝于表態,深入踐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引導和推動各級黨員干部進一步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的信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讓理想信念的種子扎根于家風的沃土。古人說:“將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莫用三爺,廢職亡家。”“心術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樣與兒孫。”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引用這些古語警示我們。
優良家風蘊含道德節操的要求,激發的是反對特權現象的內在自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傳承紅色基因,涵養高尚的道德品質。這是對黨員干部道德操守的明確要求。少數黨員干部德不配位、道德敗壞,搞特權、謀私利,即使身居高位、手握重權,也終將無法逃脫鋃鐺入獄、抱憾終身的命運。家風是涵養品德、砥礪品行的關鍵基石,構建良好家風,不僅有助于在黨員干部內心深處喚醒自覺的道德意識,讓黨性修養和優良傳統代代延續,也是抵御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的關鍵行為。“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德之家,必無災殃”。在我國歷史上,一些歷史名人通過家風家訓教導約束后輩,在潛移默化中講道理、立規范、育品德,增強奉公守法、反對特權的自覺意識。諸葛亮教誨兒子修身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祖孫三代被后人譽為“三世忠貞”。包拯要求后代不犯臟濫,不違其志,否則就不是包家子孫,死了也不得葬在包家祖墳。這些講的都是家風家規中品德節操所具有的規范和約束作用。要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理念融入家風家教,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塑造黨員干部良好的道德修養,規范自身操守和行為,做到戒貪止欲、克己奉公。
優良家風蘊含人民至上的觀點,彰顯的是反對特權現象的價值底色。良好家風建設對于共產黨人培育和踐行為民服務宗旨意識影響深遠。而特權思想破壞了這一價值追求,與人民利益背道而馳,必須以家風建設為切入點堅決予以反對和抵制。無數革命先輩用實際行動給我們作出了示范,他們有的身居高位、不搞特權、一心為民,以近乎“不近人情”的言傳身教培育良好家風、涵養為民服務情懷。毛澤東給自己定下三條原則: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在親情與黨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之間,他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為全黨作出了表率。周恩來定下“十條家規”嚴格要求家屬,監督他們做到不謀私利,不搞特殊化。其侄女周秉建在憶及家風時曾提到,伯父心里裝的全是國家和老百姓的事兒。谷文昌、焦裕祿、楊善洲等先進模范,舍小家、顧大家,視黨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樹立起共產黨人從嚴治家的良好家風,黨員干部要以他們為榜樣,自覺傳承、帶頭踐行、大力弘揚,要牢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從嚴律己、從嚴治家,真正把全心全意為民服務意識滲透到家庭生活的點滴中,教育和引導身邊人堅決摒棄特權思想,校準價值坐標,作示范、作模范、作典范,始終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維護群眾切身利益。
優良家風蘊含文化修為的要義,構筑的是反對特權現象的人文屏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家風因家而存在,因家而傳承,其核心精神源自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文化中的修身、律己、慎獨、家國統一等思想是構建黨員干部良好家風的重要內容。當前,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官本位、潛規則等不良現象,都是特權思想和特權行為的集中表現。文化內化于心,也外化于行。杜絕特權思想,向特權作風特權現象說“不”,要有堅實的文化修為作支撐,構筑起牢固的思想文化屏障。建設良好家風,就要把握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天下為公、公而忘私的優秀元素,把握住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艱苦奮斗、樂于奉獻的時代品格,把握住革命文化中不怕犧牲、不慕虛名的精神底蘊,加強汲取吸收,加強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家風中優秀文化元素在新時代熠熠生輝、閃爍光芒,成為特權思想和特權作風不可逾越的堅固防線。
(作者系吉林師范大學姜海濱。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6BKS129]成果)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