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身做好學業規劃
基于自身做好學業規劃
白禧瑜(中國政法大學光明新聞傳播學院新聞2001班)
姚澤金 中國政法大學光明新聞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
新聞回放
高校開學季來臨,數百萬新生踏入大學校園,開始進入新的人生階段。近日,有機構發布調查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存在不足,而這無疑會對大學生活乃至畢業后進入職場造成影響。理想的大學生活建立在科學規劃基礎之上,但具體又該如何規劃并堅定執行呢?
主持人語
帶著父母的叮囑,懷著求知的熱情和對未來的憧憬,大一新生走進了大學校園,進入了新生活。面對“漫長的大學四年”,新生們需不需要人生規劃呢?作為“過來人”,三名大學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你,人生規劃特別重要,千萬不要等到大三或大四才著手。而做好規劃,首先要重新認識自己和自己的專業,多參加跟自己專業相關的社團活動,提升自己的潛能。
大學是中學與社會之間的過渡,大一學生在脫離了“高考”這樣清晰明確的目標后,又該如何迎接大學生活呢?我認為有三個方面:
一是重新認識自己,挖掘自我潛能。在中小學,目標和環境都較為單一,往往難以展現全面的自己。而大學是一個更多元的地方,除了專業課學習,還會涉及其他領域。面對這樣相對未知的領域,有些大一新生可能會恐懼,進而回避和退縮,但最好的方法是主動接觸和勇于面對,可以通過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也可以通過和不同專業的學長學姐打交道,豐富閱歷,從而激發一些隱藏的天賦和能力,重新認識自己。比如通過在社團工作時,發現自己有制作視頻的天賦,或許可以考慮在課后鉆研短視頻制作,說不定以后就是一位優秀的內容制作者。
二是應當深入了解自己的專業。在報考的時候,新生對自己選擇的專業有了初步的認識,但這樣的認識顯然是不夠的,甚至可能是有偏差的。進入大學開始系統地學習之后應當重新審視這個專業,尤其需要關注這個專業在社會中的定位。對于大一新生,可以從最容易得到的資料開始慢慢了解,如該專業可選擇的工作類型、畢業生就業流向等。
三是將自身認識與專業結合。可以去了解一些和本專業相關的比賽,來加深自己對本專業的認識。比如,新聞學專業的學生可以參加學院舉行的模擬新聞發布會,法學專業的學生可以參加模擬法庭等活動。除此之外,如果你有新的點子,不妨參加一些國家級或市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把專業知識利用起來,從實踐中學習。雖然萬事開頭難,但是只有自己將每一個步驟都走一遍才能把控整個項目。在實踐的過程中,還會暴露出自身的缺點,比如拖延癥等,通過參加比賽或者項目,將有助于改善這些問題。
大一只是大學生生涯的開始,新生突然進入一個更廣闊的環境里或許會有很多不適應,或許會不知所措,但這時候的試錯成本是最低的,只要大膽嘗試,終將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