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懷抱慈悲之心 “浪跡”人生江湖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09-09  閱讀:次   |
42.9K

  《仁慈江湖》這個書名,很容易被人誤認為是一部武俠小說。事實上,這是出版從業者樊國賓近期出版的一部散文集。

  翻開這本書的目錄頁,《師父》《父親記》《從北大到南大》《君子不器》《有致有節的古風》……文章的標題確乎也散發著一股江湖氣。可是江湖又何以與仁慈搭上了關系?《南方周末》主編朱又可在該書序言中寫道:“從江湖里面發現仁慈,或將仁慈注入江湖,這可不得了,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別開生面,人生大義存焉,一下子將某種久遠失衡的價值,平衡過來了。”果真如此,原來,書名取自南京大學教授丁帆極少示人的一枚閑章。

  丁帆教授是樊國賓讀博士時的導師。樊國賓說,丁帆教授現在稱他“吾徒,亦吾友吾弟也”,甚或“吾當以弟子為師也”。作為本書的開篇,《師父》以近40個頁碼“傾注深情地寫了頗有林下風、倡導與血腥江湖對立的仁慈江湖的導師丁帆先生”(朱又可語)。讀后,可知丁帆教授的字風流蘊藉,自成一格,卻有“異乎冷峻”的規矩——不賣只送;可知丁帆教授曾師從陳瘦竹、程千帆、陳白塵、錢谷融等一眾名師,寫起師徒之情,可謂“文氣風雷激蕩……更有推心置腹、披肝瀝膽之深意浸潤其間”;可知丁帆教授在學生初進師門時,便教導其“在發愿學術精進的同時,需要建立廣布大義于天下的雄心”……

  《從北大到南大》寫了1992—2002年作者在一北一南兩所名校的讀書經歷,樊國賓把對這十年讀書生涯的書寫,看作自己的精神自傳。他感謝北大和南大這十年讀書給予自己的兩樣最重要的東西:一是“人能篤實,自有輝光”的道理;一是“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基于個人尊嚴的精神自由。特別是后者——“自由”在中國古文中的意思是“由于自己”“不由于外力”,夭壽不貳,此刻自在。從這篇散文中,不僅能讀出作者蓄養“詩書寬大之氣”的豪邁故事,也能于字里行間感受到他筆下托出的那個“九十年代”仿佛還冒著熱氣:乘332路公交車到動物園換103路,去首都劇場看林兆華導演的話劇《鳥人》;騎一輛破自行車到西四的電影書店買書;在中國美術館排長隊看羅丹雕塑藝術大展……連“1992年10月13日早上,買了一套煎餅果子,去‘三教’上厲以寧的課”這樣的細節也有——據說,為了寫這篇文章,樊國賓翻出自己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日記仔細查閱。

  從事藝術出版的樊國賓被朱又可視作“在寫作圈外頗有實力的隱者”,他這樣描述樊國賓的“業余”寫作生活及其江湖氣質:“他的隨身文件包里總是放著書,好整以暇,看上幾頁。酒后夜半回到家里,若有所思,則寫下來,有時發到朋友圈。這些不急于出手的抽屜里的文章,有一種民間的色彩和況味。對于他這個文學博士來說,思接千載是‘吾家事’,又勾兌了江湖,文字就有了力道,也就與同時代的文風拉開了審美的距離。”

  樊國賓此前出過三本書:《父親記:從做兒子到做父親》《小說摭談》《君子豹變:我的讀書筆記》。最新出版的《仁慈江湖》分為上下卷,二十一篇文章,作者通過敘述與父親、老師、同學、朋友的交往,闡述了對“人生江湖”的獨特感受;通過對荊軻、宓子賤、盧承慶、李勉、椒樹等古代傳奇人物的解析,抒發了對傳統江湖精神的奇異感喟;通過對李·米勒、朗西曼、趙元任、高二適、王澍、顧隨、黃永玉、王世襄、李瑞清、海明威、方以智、李垂誼等人物身上江湖氣質的描摹,傳達出對“君子雄健、廓然大公”精神境界以及“鷹之輕盈、向死而生”價值觀的積極倡導。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