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專業課程思政陶養學生大美人生
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推動形成全黨全社會努力辦好思政課、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每一名高校教師都應該認真思考如何參與到這一關系到國家未來根基的宏偉擘畫中。
筆者作為藝術專業課教師,對課程思政深有體會。《教育部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藝術教育對于立德樹人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藝術教育能夠培養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深厚的民族情感,等等。因此,藝術專業課教師應該把握本學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有優勢,利用一切機會陶養學生的高尚情操,為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貢獻力量。
專業課教師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責任感、自覺性,把思政教育貫徹到日常教學中。在大學本科階段,學生很容易由專業知識的學習進而接納甚至模仿教師的思想言行。所以,專業課教師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講話精神,主動有為,爭當一名合格的課程思政教師。
藝術專業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發掘本專業的思政資源。我國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文明古國,在歷史上的各個時代,特別是近代以來,伴隨著中國人民反抗外來殖民侵略和國內反動階級壓迫的斗爭,涌現了大量反映時代特征的書畫、雕塑、建筑、工藝美術、音樂、舞蹈等優秀藝術作品。對于這些經典作品的講授,要強化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是千百年來沉淀在民族心理中最深厚的精神積淀,是中華民族團結進步的內在驅動力。教師要喚起學生心中本有的這份精神積淀,不斷加深其民族自豪感,不管學生走到世界哪個角落,都有一顆中國心,都為身為中國人而自豪。對于近代藝術家和藝術品的講授,要特別重視挖掘紅色資源,結合作品使學生形象直觀地了解中國人近代以來所遭受的苦難,中國共產黨為救國救民付出巨大努力和犧牲以及得到人民擁護、建立新中國的歷史必然性。藝術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思想比較活躍,藝術專業學生大多還有感性思維相對較強、邏輯思維相對較弱的特點,這與他們所從事的專業有一定關系。所以,我們要盡量避免灌輸式教育,要善于引導,讓學生自己領悟。比如,古代有詩人說,“國家不幸詩家幸”。確實,在社會大變動時期產生了不少大家名作,可是我們有誰愿意回到戰火紛飛、饑寒交迫的年代呢?這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不是當今社會的安定繁榮,我們怎么會有一張專用的課桌,在這里安心地搞藝術?所以,這句話正面是寫國勢衰微和藝術創作的關系,隱含的卻是對“國家不幸”的浩嘆。學生通過思考必然會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進而會想到,今天的安定生活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藝術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要結合專業特點,培養學生正確思考問題的能力。大學生認識問題有時比較偏激,當然,這也是人生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教師一方面要用自己的人生成長經歷和他們進行交流,另一方面要授之以漁,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認識社會、分析問題的方法,以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師可以在對學生論文的細致批改中,力圖提高學生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這一能力投射于思政教育領域,我們所期待的結果就是,不管我們在個人成長道路上遇到了多大的挫折或受到多大的負面影響,我們始終不改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初心。
藝術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還要注意做好課下交流。在課堂之外,藝術專業教師與學生的接觸面較廣。海闊天空的師生交談,也會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評估自己課堂思政教育的效果,及時進行調整。
圍繞各類藝術課程,甚至話題討論、日常交流,學生在思政教育的點化和熏陶下,不斷在藝術殿堂里獲得思想的升華和人生境界的提升,為走向社會的人生旅途儲備下充足的思想養分。
(作者單位系四川大學藝術學院胡勃)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