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培根鑄魂 啟智潤心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1-04  閱讀:次   |
42.9K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重讀蘇霍姆林斯基》,引起了我的回憶。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北京師范大學外國教育研究所翻譯的蘇霍姆林斯基的《要相信孩子》《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帕夫雷什中學》等書出版,其時我心中激動不已。真想自己也去辦一所像帕夫雷什中學那樣的學校,而且心想,如果早年能讀到他的這些著作,我在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工作可能會做得更好一些。

  我是在蘇聯學習教育理論的,當時是20世紀50年代,蘇維埃教育學強調的是師道尊嚴、教師起主導作用、教師是權威。雖然也講教師要愛學生,但那是權威的愛、塑造孩子的愛,不是從孩子出發的愛。我非常崇拜馬卡連柯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詩篇》《塔上旗》等著作感動了我。馬卡連柯也講愛,他用對國家的熱情、對孩子的熱愛,把俄國革命時期的流浪兒培養成蘇聯英雄。他的愛是深沉的愛。我那時學習的就是這種深藏在自身心里的愛。

  20世紀50年代,蘇霍姆林斯基在蘇聯教育界還無人知曉,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初露頭角是在20世紀60年代。那時我已經回國,所以就錯過了學習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機會。等到20世紀80年代讀到他的書時,我已50多歲了,而且在大學任教,想辦學,卻已力不從心,也沒有條件,也就失去了實踐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機會。

  幸好我國有許多教師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以后,得到了啟發,勇敢地實踐他的教育思想。其中最優秀的就是李鎮西老師了。前不久,我們舉行讀書會,我拜讀了他的《教育的100種可能》;這兩天又讀了他的《重讀蘇霍姆林斯基》,確確實實感到他領悟了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真諦,并且40年來一直在實踐,做到了培根鑄魂,啟智潤心。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精髓是相信孩子,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2016年,我和蘇霍姆林斯卡婭(蘇霍姆林斯基的女兒)對話時,她說,蘇霍姆林斯基的本意是:相信人。蘇霍姆林斯卡婭說:“蘇霍姆林斯基非常不喜歡(20世紀)30年代前后蘇維埃教育學的面孔,特別反感那個時候教育學和教育者對孩子們的態度。他總是問,為什么我們的教科書和我們的教育者總是說我們的學生,而從來不說我們的孩子。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孩子不僅僅是學生,更是一個完整的精神世界,內心的精神世界。”寫到這里我就想到,當初我們翻譯《要相信孩子》的時候,這本書書名的原文是“相信人”。但當時正值“文化大革命”結束不久,人們對人的認識還深受批判“人性論”的影響,不敢談人的發展。我們商量后把譯本改成了《要相信孩子》。蘇霍姆林斯基相信人的思想確實有更深的含義。學生是被塑造的對象,孩子是人,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教育只是促進孩子精神世界的發展。教育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理解孩子,充分認識孩子自身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個兒童身上都蘊藏著某些尚未萌芽的素質。這些素質就像火花,要點燃它,就需要火星。”教育就是火星,可以“點燃”兒童身上的素質。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總是和兒童在一起,一起學習,一起玩耍,一起生活,不斷地點燃兒童才能的火星,綻放出燦爛的火花。

  李鎮西老師踐行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把學生看作是人,有精神世界的人。他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和學生一起學習、一起玩耍、一起生活,同時研究每一個學生,幫助每一個學生發展,使每一個學生都成人、成才。《教育的100種可能》中的36位人才,就是李鎮西老師踐行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所收獲的碩果。《重讀蘇霍姆林斯基》更是反映了李鎮西老師對兒童的理解,用童心與童心交流的過程。蘇霍姆林斯基說:“時刻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李鎮西老師總是用孩子的心去理解孩子、引導孩子、啟發孩子。《重讀蘇霍姆林斯基》是李鎮西老師用自己的教育實踐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的書,也是扎根中國大地、結合中國實際活學活用的書;是學習蘇霍姆林斯基教育論著的札記,也是經過創造的中國教育理念。我希望大家來讀一讀這本書,你們會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

  (作者顧明遠系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