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紅色精神 踐行青春夢想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每每讀起這句話,我的思緒總被拉回72年前那個千帆競發的場景,老百姓搖著小船將人民解放軍送到對岸。此刻,我正駐足在波光粼粼的八百里巢湖之前,眼前是形似戰艦般的建筑,這里就是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渡江戰役紀念館,這里也有屬于我的家鄉最輝煌的記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如何繼承和弘揚紅色精神?作為“追溯渡江精神,禮贊建黨百年”宣講調研團隊的一員,我們決定以家鄉革命文化渡江精神為切入點來研究這個問題。
賡續紅色精神,要做一名用心的學習者。在正式開始黨史宣講之前,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收集渡江精神的有關材料,包括書籍、影像等,并將感悟在團隊內分享。宣講稿反復修改10余次,累計形成10萬余字材料。我們又進行實地考察,前后去了渡江戰役紀念館四次,每一次大家都會在烈士名單前靜思良久。經歷了這些,我們更堅定了弘揚傳承渡江精神的決心。
賡續紅色精神,要做一名用情的觀察者。長時間的前期積累和10天的實地考察,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渡江戰役的了解。通過觀察,我們深入領會了渡江精神所蘊藏的時代內涵,渡江戰役是靠老百姓用小船搖出來的,這份寶貴的軍民同心的情懷應當永遠銘記。我們還觀察到了渡江精神的認知現狀,以及調研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面對豐富的革命遺產,我們唯有用心觀察,找到“癥結”,才能掃清繼承道路上的一切阻礙,更好地傳承這片紅色江山。
賡續紅色精神,要做一名用力的踐行者。渡江精神的一個重要內涵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將革命進行到底的精神。我們把這一路的故事拍攝成了微視頻,把每一個故事都用文字記錄下來,形成了12篇新聞稿、130篇實踐日記,并利用社交媒體對精品內容進行發布,累計瀏覽量高達12000余次。作為青年大學生,我們要走出書房,把紅色精神帶向社會舞臺,讓革命精神散發光芒。
無論折損的刀槍劍戟經歷多少歲月洗禮,人們都永遠不會忘記1949年“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壯景,不會忘記軍民同心的珍貴情懷,不會忘記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英雄精神。唯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方能堅定信仰、砥礪前行。
(作者黃雨婷系安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指導老師:張鑫)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