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程文化”提升工科院校育人水平
文化的本質是在實踐過程中“人化”和“化人”的有機統一,核心在“人”,要義在“化”。大學之大,因文化之包容;大學之遠,因文化之浸潤。
相關學者對文化和作為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校園文化的內涵與外延進行了深入研究。黃楠森把文化作為一類社會現象,其對文化內涵的回答是“人類的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歸根到底是人類物質活動的反映”,并把文化外延界定為科學技術、經濟思想和經濟理論、政治法律思想和理論等十二類作為現實的經濟政治之反映的文化現象。胡景鐘認為,校園文化的內涵是創造并保持培育青年成才的崇高、向上、健康的精神文化活動和優美的物質環境的布置、安排的總和等。
近年來,筆者立足本校及工科類高校發展實際,探索提出了“大工程文化”概念。“大工程文化”的內涵是工科類高校適應大工程時代發展趨勢,順應大工程特征要求,以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為指導,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校訓精神為核心,以辦學目標為導向,以師生員工為主體,在辦學治校過程中創造、傳承與創新的校園文化。其外延表現為以大黨建文化為引領,以大校訓文化為核心,以向善文化、民生文化、團結文化、學科文化、創新文化、生態文化、藝術文化、體育文化、自強文化、安全文化、質量文化等為主干,以制度文化為全面保障的大文化體系。
其中,大黨建文化是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全面覆蓋黨政群團、師生員工“大整體”,整合校內、校外特色黨建“大資源”,融入師生員工日常工作學習生活黨的建設“大格局”形成的黨建價值觀念、理想信念、行為規范等的總和。
大校訓文化是指校訓文化(校訓、;、校歌)和作為校訓的拓寬、延伸、具體化的校風文化(校風、教風、學風、作風)的統稱,是學校在工程教育實踐和校園文化傳承創新中,胸懷“國之大者”,傳承工匠精神,匯聚師生員工和校友大認同、大愿景,提煉形成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價值取向、精神風貌和行為規范等的總和。
向善文化是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學校師生員工在工作學習生活中形成的向善理念、向善行為及與向善相關的規范、制度的總和。
民生文化是指學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守“民生優先”辦學理念,關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不斷滿足師生員工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情懷和反哺社會的民生擔當,以及在此過程中形成的民生觀念、民生行為的總和。
團結文化是指學校上下堅持“團結就是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凝聚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促進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團結理念、團結行為及與團結相關的規范、制度的總和。
學科文化是指以大學學科物質形態為基礎,以師生員工價值取向、學科精神為核心,以學科制度規范與道德規范為載體,以師生員工學科行為為表征形成的價值理念、行為規范、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等的總和。
創新文化是指學校師生員工在創新及創新管理活動中創造和形成的覆蓋學校事業各方面、師生員工各群體,具有鮮明特色的創新價值觀念、創新制度、創新行為與創新環境等的總和。
生態文化是指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以崇尚自然、保護環境、促進資源永續利用和社會各方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基本特征,校內外環境、師生員工、教育教學等諸要素交互影響、動態發展所形成的特定價值觀體系及其行為與物化等的總和。
藝術文化是指學校自身所擁有的獨特藝術氛圍和特定精神環境,是師生員工的藝術修養、對待各種藝術的態度和審美情趣,以及通過藝術活動所形成的各種藝術成果等的總和。
體育文化是指學校師生員工作為參與主體,各種體育活動作為參與客體,結合工科類高校學生學習生活實踐,在長期的探索實踐中形成的體育價值觀念、價值取向、體育行為方式和體育健康意識等的總和。
自強文化是指學校堅持以自強精神作為文化建設和大學生凝魂筑夢的重要抓手,引導大學生進行自我發展,實現自身價值,努力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過程中形成的自強觀念、自強行為的總和。
安全文化是指學校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指導下,為切實保障師生員工身心健康和學校與個人財產安全而形成的安全思想意識、安全制度規范、安全行為模式及安全設施環境等的總和。
質量文化是指學校師生員工普遍認同并相對固化的群體質量意識、質量精神、質量價值觀、質量形象、質量制度規范、質量行為準則以及人才培養質量、科研產出質量、社會服務質量、文化傳承創新質量、國際合作交流質量等的總和。
制度文化是指學校師生員工共同遵守的各項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工作流程及在制定、實施和執行中反映出來的師生員工的價值觀念、行為理念和學校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等的總和。
如今,“大工程文化”在本校育人實踐中取得了系列成果,有力提升了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國際合作與交流水平。筆者梳理闡述“大工程文化”的內涵與外延,以期為工科類院校校園文化理論探究與實踐提供參考、借鑒。
(作者哈明虎系河北工程大學黨委書記;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大工程文化育工程人”的階段性成果)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