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讓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 ——首屆免費師范生畢業十周年觀察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1-19  閱讀:次   |
42.9K

  10年前,帶著緊張和期待,北京師范大學首屆免費師范生王明走上了講臺。從一個毫無經驗的“毛頭小子”到語文學科組組長、副校長,在青海省剛察縣這個人口不足5萬的西北小城里,王明的教育夢想扎下了根。

  2007年,國家在6所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從雪域高原到大漠戈壁,10年間,十幾萬名免費師范生回到家鄉,回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為中西部教育輸入新鮮血液

  做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是華中師范大學首屆免費師范生王瀟兒時的夢想,因為家境貧困,王瀟一家曾為大學學費發愁。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圓了王瀟的教師夢。

  時間回溯到14年前。2007年3月5日,“師范生免費教育”出現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引發全社會關注。同年,《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免費教育實施辦法(試行)》出臺,規定從2007年秋季入學的新生起,在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和西南大學6所部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

  “在高校普遍實行收費制度的背景下,免費師范生政策向社會釋放了重視師范教育、尊師重教的強烈信號,能夠吸引更多有志于長期從教、終身從教的優秀高中畢業生報考。”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說。

  部屬師范大學師范生是中小學教師的優質來源。彼時,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優秀師范畢業生大多在東部發達地區任教,一些中西部地區,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很難吸引到優秀師范畢業生。

  為此,實施辦法規定,到城鎮學校工作的免費師范畢業生,應先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任教服務兩年;在招生上著重向中西部省份傾斜。

  在政策引導下,許多中西部地區中小學實現了接收部屬師范大學畢業生“零的突破”。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華山中學,2011年至今招收了20多名免費師范生。如今,他們已成長為學校的業務骨干和教學新星。

  如何更好地保障這些師范生的權益,吸引更多優秀學子報考,這項政策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完善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公費教育政策,履約任教服務期調整為6年。同年,《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公費教育實施辦法》出臺,在招生錄取、人才培養、就業履約等環節作出全面規定。

  “從‘免費’到‘公費’,一字之差,卻寓意著師范生培養內涵的深刻變化,尤其是為回應社會對高素質師資隊伍的普遍期待,進一步提供了資源傾斜和引導機制,以實現生源、培養、服務等質量的全面提升。”華東師范大學孟憲承書院黨委書記、院長吳薇說。

  在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公費教育政策的示范帶動下,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地方公費師范生培養政策。目前,全國有28個省份通過在學免費、到崗退費等多種方式,實行地方師范生公費教育。

  統計數據顯示,每年約有4.5萬名公費師范生到鄉村任教,他們散作滿天星,照亮了中西部教育的每一個角落。

  培養先進教育理念的示范者

  8年前,北京師范大學外文學院2013屆免費師范生賀心怡,回到家鄉湖北恩施任教,當她滿腔熱情站上講臺時,卻被現實澆了一盆冷水。

  彼時,賀心怡所在的恩施三中,生源多為留守兒童或貧困生,學生基礎薄弱、厭學情緒明顯。

  為了讓語法學習不再枯燥,賀心怡結合生活情境制作了有趣的微課,導入語法知識,她在課堂上吸收翻轉課堂的元素,鼓勵學生討論,成功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今天的師范生是未來中小學教師的主力軍,他們的知識結構、能力素養直接決定著我國基礎教育的未來。”北京師范大學校長董奇認為,師范生要成為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粒“種子”,未來到地方做先進教育理念的傳播者和示范者。

  在東北師范大學校長劉益春看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時代使命呼喚更多創新型人才,未來對教師的學科理解、教學能力和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來,師范生公費教育政策推動了師范院校改革創新,各地師范院校創新管理體制,紛紛成立教師教育學院等管理機構,統籌和協調教師培養工作。同時,積極研究制定高素質教師培養方案,大力推進教學改革,強調以教育教學實踐為導向的培養體系。

  以培養面向未來的卓越教師為目標,北京師范大學構建了集通識教育、學科專業教育和教師職業素養教育為一體的培養方案。在700多門通識教育課程中,既注重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又將科學精神、實踐能力等滲透其中。在專業教育中,各學科教師將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典型案例融入教學,讓最先進的教育理念在課堂中碰撞。

  從養成教育入手,華東師范大學成立孟憲承書院,書院與專業院系形成互補,探索“五育”并舉的第二課堂培養體系。師范生入學宣誓儀式、排演大師劇《孟憲承》、返鄉支教公益服務……一批師德教育精品項目讓師范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家國情懷。

  與此同時,各高校紛紛與地方政府、中小學牽手,推進三方合作的育人模式,尤其是“雙導師制”的實行,讓每一名師范生在接受本校教授的專業指導之外,還能獲得優秀中小學教師的教學秘籍。

  “與傳統的教師培養模式相比,這些改革措施幫助學生從入學開始就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思考我國基礎教育,將理論知識與中小學實際結合起來,在強化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同時,也重視教育教學問題研究素質的提升。”董奇表示。

  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在陜西省榆林市橫山中學,語文教師平竹玲的詩歌課堂深受學生歡迎。平竹玲從解讀意象入手,帶領學生徜徉在詩歌的海洋。

  作為陜西師范大學首屆免費師范生,平竹玲畢業時毅然選擇回到家鄉——曾是國家級貧困縣的榆林市橫山任教。“希望通過教育的力量,幫助孩子們看到更遠的地方,讓他們的人生多一種可能。”對于曾經的選擇,平竹玲從未后悔。

  當鄉村振興的號角吹響,發展高質量的鄉村教育,急需一大批好老師。

  今年8月,教育部等9部門正式印發了《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優秀教師定向培養計劃》,調動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地方高水平師范院校,盡銳出戰,以定向培養的方式,每年為832個脫貧縣和中西部陸地邊境縣培養1萬名左右的本科層次師范生。

  “‘優師計劃’是師范生公費教育的‘加強版’,傳承了我國公費師范生教育政策的核心理念。”西南大學黨委書記李旭鋒認為,“優師計劃”針對目前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基礎教育存在的師資結構性短缺等問題,著力培養樂于從教、扎根基層、全面發展的基礎教育中堅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北京師范大學率先啟動實施“志遠計劃”,面向當時尚未摘帽的52個國家級貧困縣定向招收了147名學生。

  “今年,北師大還提出‘強師工程’,這是一個從招生、培養、輸送到職后支持的全周期教師隊伍建設項目,按照‘四有’好老師標準培養優秀師資。”程建平介紹,“強師工程”著重開展面向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教師的定向培養和精準培訓工作,讓優秀師資“招得來、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

  在吳薇看來,公費師范生的發展關鍵是要解決“回得去、教得好、有發展”3個問題,從招生、培養到職后發展各環節都需要強有力的政策支撐。

  “公費師范生招生要把好入口關,可以參考‘強基計劃’的招生方式,增加面試環節,尤其注重心理素質的考核,真正選拔出樂教、適教的學生。”北京師范大學校長助理鄭國民建議。

  針對培養環節,華東師范大學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院長助理李廷洲認為,傳統的教師教育在培養滿足鄉村需求的教師上存在一定欠缺,應將地方知識、鄉土文化、學校特色等融入培養計劃中,為教師培養與現實場景精準對接提供保障。

  此外,吳薇建議,完善公費師范生激勵機制和退出機制。師范院校應該定期對學生進行從教意愿調查和從教勝任力考核,選拔優秀學生探索“六年一貫制”本碩貫通的師范生培養模式;對于不合適當教師或考核不達標的學生,應建立退出機制,確保教師隊伍建設的“源頭活水”真正充滿活力。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