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黨史蘊含教育改革發展不竭動力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論
百年大黨風華正茂,百年教育桃李芬芳。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勝利召開,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戰略全局高度,全面總結了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百年歷程,在承前啟后的重要歷史關頭指明了前行方向。《決議》總結了新時代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明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全面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積極發展職業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推進教育強國建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在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百年敘說中,讀出了中國教育過去能夠成功的制勝法寶,堅定了中國教育在未來必將繼續成功的信心決心,也更加體悟了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
從黨的全面領導中汲取教育改革發展的強大政治力量
《決議》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百年奮斗的十條歷史經驗,其中第一條就是“堅持黨的領導”。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也是百年來我國教育事業發展興盛的基本保障。
建黨百年來,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教育體系,實現了“窮國辦大教育”,并向著建設教育強國之路闊步邁進,如此舉世矚目的教育成績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科學決策。在黨的領導下,中國教育百年經歷了由破到立、由大到強的發展過程。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能夠領導好中國革命、改革和建設事業,能夠領導中國教育科學文化事業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方向篤定前行。
百年中國教育與中國共產黨在政治思想綱領上同心同行。自黨的二大宣言中首次提出教育平等與普及的理想,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提出“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教育”,強調新民主主義文化教育以“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為主要任務”;從黨的八大明確文化教育事業在整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到黨的十二大報告提出發展“各級各類教育事業,培養各種專業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的教育方針;從“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到堅持“四個自信”,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可以說,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事業開辟的偉大道路、創造的偉大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為百年來中國教育改革發展指明方向并注入了強大政治動力。
百年中國教育與中國共產黨百年偉大奮斗同向共進。新中國成立之初,在毛澤東同志提出的現代化目標中,科學文化的現代化即是題中之義;鄧小平同志進一步指出,“不抓科學、教育,四個現代化就沒有希望,就成為一句空話”。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共產黨明確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可以說,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現代化實踐,始終將教育置于優先發展的重要地位,是百年來中國教育發展的興盛之本。
全會指出,過去一百年,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正帶領中國人民踏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教育依然將從中國共產黨新的百年奮斗中汲取強大的政治力量,創造中國教育第二個百年輝煌。
從黨的理論創新中汲取教育改革發展的強大思想力量
科學的理論指導,是一個政黨把準方向、永葆先進性的決定因素。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并善于用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新時代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黨領導人民不斷推進教育事業發展和改革的百年進程,實際上就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規律認識不斷深化和不斷升華的過程。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凝練出“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教育方針。新中國成立后,大力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和逐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成為教育事業的基本任務。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教育的實際相結合,確立了黨對中國教育的領導權,在摸索中建立了社會主義教育制度,在一片廢墟上建立了新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開創了社會主義教育事業。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在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的基礎上,明確了教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支撐作用。一是確立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育思想和理論研究開始走向科學化與正規化;二是明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逐步確立了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三是在全面推進教育體制改革的同時,注重教育質量提升。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提出“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強調創新的關鍵在人才,人才的成長靠教育,鼓勵教育與經濟、科技緊密結合,并啟動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建設國家創新體系,中國教育駛入蓬勃發展的快車道。
黨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清晰地看到,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國家建設,離不開教育的科學發展;沒有教育的科學發展,就沒有人的科學發展。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中國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致力于推進教育公平,致力于發展農村教育,推進區域教育的均衡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實踐中就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一系列重大論斷,凝練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極大地豐富、深化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成果。
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的理論創新為中國教育的改革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思想力量。思想是行動的指南,在新的發展征程中,中國教育將繼續從黨的理論創新中汲取改革發展的強大思想力量。
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汲取中國教育繼續成功的強大力量
《決議》指出,“兩個確立”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標志著黨對教育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為推進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也為中國教育事業提供了繼續成功的思想武器。
一是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決議》強調,新時代教育事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在新時代,我們要堅持黨的堅強領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四為”,貫徹“九個堅持”,堅持教育同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決議》強調,新時代“明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
三是以“更好的教育”為奮斗目標。“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將“更好的教育”列為人民的期盼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決議》指出,我國經濟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強調新時代教育“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全面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積極發展職業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十四五”規劃對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已經作出全面部署,一是推進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二是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三是構建開放多元的高等教育體系,四是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
四是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已經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已經啟航,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急需大量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創新人才,對繼續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決議》將“堅持自我革命”列為百年來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奮斗積累的寶貴歷史經驗之一,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教育事業發展也要將改革創新作為根本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并作出重點部署,指明方向和路徑。《決議》強調,“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近年來,教育重磅文件陸續推出,已經傳遞了改革的信號與決心。教育工作者也要在觀念、內容、途徑等方面,不斷深入教育理論研究,不斷深化教育實驗實踐,提升改革創新的能力。
五是以教師隊伍建設為基礎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是打造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教師的質量就是教育的質量,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要求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把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實抓緊抓好。為此,要努力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素質的第一標準,構建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要鼓勵教師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要繼承發揚老一輩教育工作者“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熱愛教育、淡泊名利,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要在全黨全社會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推動形成優秀人才競相從教、廣大教師盡展其才、好老師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
《決議》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牢記初心使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是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我們要從百年黨史中汲取教育改革發展新力量,進一步“推進教育強國建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譜寫中國教育新篇章。
(朱永新系民進中央副主席、蘇州大學新教育研究院教授,羅晶系淮陰師范學院講師、蘇州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生。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19年度教育學重點課題“新中國成立70周年教育發展的歷史階段及其特征與經驗研究”[AAA190005]成果)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