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洪潮:為祖國山河樹碑立傳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2-04  閱讀:次   |
42.9K

  堅持用“蓬勃、正大、剛健、醇雅”的山水精神為時代明德立傳,是畫家洪潮秉承的創作理念。

  洪潮是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院研究員,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研究員,文化部藝術發展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培訓學院工作室導師暨指導教授,清華大學美院培訓學院山水畫高研班主講導師。一直以來,洪潮在他的山水畫高研班授課時,常常向學生們提及一個重要概念——“山水精神”,這也是洪潮多次深入太行山寫生,面對壁立千仞、渾穆峻拔的自然之境,和革命先輩豪邁的民族氣節所感悟的結晶。在他看來,中國山水畫發展到現代,表現出來的就應是一種“蓬勃、正大、剛健、醇雅”的審美體驗,這就是“山水精神”的內核,同時也應該是畫家展現出來的氣度品質。

  中國山水畫是一種審美極為綜合的藝術品類,技法、布局、氣韻、格調缺一不可,同時它更是一種“人”的藝術,作者的文化底蘊、思想境界、道德水準都是考量的標準。《禮記》曰“德成而上,藝成而下”,就是說單純磨煉技藝本身或許可以達到很高的水平,卻極難達到一種至上的境界。若想進入至上之境,藝術家須在其技藝達到一定高度時,以內在的思想品格完善自己。

  欣賞洪潮的畫作,讓你感受極深的是中國古典藝術備加推崇的“意境”。“意”,是畫家對周遭事物的主觀認知,也就是古人說的“心源”;“境”,是畫家要面對、取材的情景,也就是“造化”。畫家的創作就是將“造化”與“心源”的結合。藝術家追求所描繪的世界與自己的思想合為一體,在自然山水中述說生命的感悟、理想與希望。

  有人說藝術家首先要是一個思想家,不光要有敏感的心靈、銳利的眼光,同時還要具有透徹的思想。多年的藝術實踐讓洪潮對名山大川、一草一木的感知越發敏銳,也收獲了深刻的哲學思考——“在尊重客觀自然世界的同時,更重主體心靈的抒發和情感的表達,在觀物的同時,又要觀我,在創作實踐中,既要有形,又要有神”。

  在洪潮看來,山水寫生并不是機械地去臨寫眼前的景物,而是要將景物的內在精神抓住,也就是李可染先生說的“所要者魂”,即要將“眼中丘壑”轉為“胸中丘壑”,從精神層面去探尋山水背后的人文精神。基于這種藝術理念,洪潮的作品多構圖奇崛,用色大膽,水墨淋漓,其畫風,從龔賢、黃賓虹、李可染、賈又福一路傳承,著重墨色,這“墨”并不黑,墨分五色,層次鮮明,粗中有細。筆墨流淌之下,透出的是創作者對于山川自然的藝術把握。

  歷經數千年,中國畫發展到今天早已不再是文人閑暇時的消遣,而是肩負著崇高的文化使命。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需要能反映它風貌的精品力作。洪潮山水畫追求“蓬勃、正大、剛健、醇雅”和“正大之美”,其中體現的就是一種深沉的文化自信,也是藝術映射時代精神、反映人民心聲的必然。“飄逸不可以廢沉雄,疏散不可以無氣骨。文骨靡弱,時勢衰頹之征也。”這是潘天壽先生讀《文心雕龍》時的眉批,揭示了文化和社會發展以及國勢強弱之間的關系。當今盛世,以“大筆墨、大氣象”為外在,以“蓬勃、正大、剛健、醇雅”為內涵的新時代山水精神,應成為主流文化導向,為這個偉大的時代明德立傳是畫家肩上崇高的責任。

  在洪潮看來,老一輩的山水畫家在創作時,無時無刻不把祖國、民族、人民置于心中,除了精純的筆墨,他們的愛國情懷和“中國精神”更是值得學習的。新中國成立后,人民建設新中國的火熱之情感染著新一代的畫家,李可染、傅抱石、石魯等山水畫家的作品中涌現出大量謳歌山河新貌的優秀作品。紅旗渠、大型水利工程、“兩彈一星”等也成為中國畫的新題材,讓中國畫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豐富內涵和思想高度,真正做到了用山水畫“為祖國山河樹碑立傳”。在教學過程中,洪潮時常告訴學員們,作為畫家一定要有使命感,因為藝術是感情的流露,是創作者人格的表現;筆墨技巧,只不過是表達感情的手段,從事藝術工作必須注意培養自己良好的風骨和節操,如果只是徒研技巧,必然即落下乘,成為“匠畫”。他始終堅信,藝術家要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為利益所驅,耐得住寂寞,不媚俗、不欺世,自覺抵制文化亂象,堅持以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展現以愛國主義為脈絡的“中國精神”。正因為如此,他多次參加國際及全國性重大美術展覽,并獲聯合國世界和平美術大展金獎等多項大獎。

  每幅藝術作品都應該是特定時代的烙印,它既是對大自然的一種無限崇尚,也是對民族奮進精神的謳歌,這是藝術家的責任和應有的創作態度。只有那些深刻讀懂時代精神的藝術家,才能在其作品中傳遞時代的聲音、啟迪人們的思考,從而走向更為廣闊的創作空間。(立言)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