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論
作為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無比強大的歷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指引我們在百年輝煌的基礎上繼續前進,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這是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作出的科學判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是一個全新的論斷。深入領會這一論斷的深刻內涵,對我們準確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其實現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增強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覺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的思想精華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不僅在于其基本原理是科學的,而且在于其擁有與時俱進的品質——或者說這就是其科學性的重要表現——在實踐中不斷實現中國化,始終體現為時代的思想精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思想精華。
馬克思曾經形象地指出,歷史上每個時代都有自己時代的謎語,這些謎語是該時代迫切的共同問題,是“時代的格言,是表現時代自己內心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每個時代敏銳的有識之士都在感時代之脈動,聞時代之聲音,努力追尋時代的謎底。偉大的時代呼喚和培育偉大的思想。什么樣的思想可以稱得上偉大的思想?偉大的思想在自覺回答時代之問時至少具有四個重要特質:一是科學性,即其用以分析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是科學的;二是反思性,即對該時代各種實踐、理論的成果進行概括、總結和升華;三是系統性,即不僅最大限度地涵蓋該時代的主要問題、重大課題,而且自身構成一個有機的理論整體;四是創新性,即以普遍性、前瞻性的理論內涵引導和塑造時代的思想文化,成為一個時代“普照的光”。一言以蔽之,偉大的思想必然是時代的思想精華。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全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在為“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世界之問、時代之問貢獻中國方案的同時,創造性地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在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全面從嚴治黨、經濟建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政治建設、全面依法治國、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國防和軍隊建設、維護國家安全、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外交工作等各個方面,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各個領域,提出了一系列原創性、標志性、引領性的新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實踐證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之問的科學理論,是新時代的理論標識和思想結晶,是新時代的思想精華。套用馬克思的話來說,那就是,新時代中國人民“最美好、最珍貴、最隱蔽的精髓”都匯集在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之中。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華文化的時代精華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孕育和發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培育了中華兒女共同的情感、共同的思維方式、共同的精神追求和共同的價值理想。在當代中國,中華文化就體現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者的統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對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的傳承發展中得來的,沒有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今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仍然能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一句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由而來的淵源,而且對于解答中國和世界的時代之問具有重要的價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也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原則和鮮明特色。
思想是文化的引領,文化是思想的涵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僅意味著以中華文化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提供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滋養,而且意味著要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科學地、辯證地對待傳統文化,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延續文化基因,汲取營養和智慧。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還意味著要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讓中華文化始終展現出時代風采。
進入新時代以來,通過出臺和落實《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和措施,我們在闡發文化精髓、貫穿國民教育始終、保護傳承文化遺產、滋養文藝創作、融入生產生活、加強媒體宣傳、促進對外交流等方面扎實推進,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深入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被更多激活,堅持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發揮中華文化魅力、展現中華文化智慧方面成效斐然。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華文化在新時代得到了時代高度的發揚光大,有效激活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煥發出新的勃勃生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深植根于中華文化的沃土之中,深刻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豐厚養分,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典范,成為中華文化的時代精華。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和發展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偉大創造、偉大奮斗、偉大團結、偉大夢想為內涵的偉大民族精神;4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形成了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黨的百年奮斗,形成了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引領、輻射、凝聚下,共同構成了新時代偉大的中國精神,成為新時代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
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強國建設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偉大建黨精神始終是我們黨的精神力量之源。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中國共產黨人始終站在時代最前列,始終發揮著先鋒模范作用,帶領人民不斷弘揚、踐行和豐富著中國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偉大建黨精神及其精神譜系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充分彰顯。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大力弘揚中國精神、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和鮮明特質。
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帶動和激發了全社會的創造力、凝聚力、向心力以及人民的奮斗精神、斗爭精神。特別是黨團結帶領人民在抗擊世紀疫情中誕生的偉大抗疫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傳承和發展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是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賡續,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國精神在新時代得到了時代高度的豐富和激發,增強了全體人民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反映和高度凝聚中華民族、中國人民的共同夢想與偉大激情,成為弘揚中國精神的典范,成為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
時代鑄就思想,思想引領時代。作為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無比強大的歷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指引我們在百年輝煌的基礎上繼續前進,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
(作者沈湘平系北京師范大學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