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悟“根本性問題”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強調了“決不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這一重要命題,其深刻含義,值得我們認真領悟。
根本就是基礎、本質,比喻事物的根源或者最重要部分。問題是一個很有張力的概念,也是一個彈性很大的概念,除了可以理解為事故、麻煩、意外,還有任務、工作、論題、難題、矛盾、疑問等多種含義。根本性問題就是最重要、最關鍵、最基本的問題,關乎宏觀層面,涉及全局全域,具有頂層決定性、全局指導性、全程方向性、全域覆蓋性。從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強調“決不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的語境看,根本性問題可以理解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需要正視、應對和解決的主要矛盾、關鍵任務,是“國之大者”,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牛鼻子”。
根本性問題不是單個問題,是系列、組合問題。根本性問題蘊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基本結論而生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以及黨的建設等方面組合的系列問題,是問題域、問題鏈和問題集。關于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道路問題是關系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關于理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這一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關于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問題。”關于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于黨的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僅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例,其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內容:“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設;既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又堅持改革開放;既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又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根本性問題不是一成不變的問題,是不斷完善、動態發展的問題。根本性問題關涉的是道路的堅持和發展、理論的豐富和與時俱進、制度的完善和發展、文化的繁榮發展、黨的建設的推進和加強,是長期存在、始終相隨的問題,需要持之以恒、長期應對、久久為功。在道路的堅持和發展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始終牢記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在理論的豐富和與時俱進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馬克思主義必定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不可能一成不變。”在制度的完善和發展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特色鮮明、富有效率的,但還不是盡善盡美、成熟定型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個動態過程,治理能力現代化也是一個動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在文化的繁榮發展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在黨的建設的推進和加強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到什么階段,黨的建設就要推進到什么階段。”“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
根本性問題不是僅僅停留于托底層面的問題,更是助推崇高目標實現的問題。“決不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這一重要論斷鮮明地體現了底線思維,同時期望通過根本性問題的科學應對來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崇高目標的實現。牢記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初心使命,新時代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確保我們黨不偏航、不偏軌、不偏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道路指引;新時代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將之始終寫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上,用科學理論武裝全黨,確保我們黨不動搖、不封閉、不僵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理論源泉;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通過改革使制度更好、更成熟,“絕不是西方化、資本主義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制度保證;新時代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旗幟鮮明抵制錯誤思潮,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根鑄魂,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力量;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建設,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增強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根本保證。
從學理層面去厘清根本性問題的內涵和特點非常重要,從實踐層面去落實、完成也同等重要。在前行的道路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既要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懷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在指導思想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最終要落實到怎么用上來。”在制度的堅守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好不好、優越不優越,中國人民最清楚,也最有發言權。我們在這個重大政治問題上一定要有定力、有主見,決不能自失主張、自亂陣腳。”在文化的發展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講要堅定文化自信,不能只掛在口頭上,而要落實到行動上。”在黨的建設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四個意識’不是空洞的口號,不能只停留在口頭表態上,要切實落實到行動上。”“講政治是具體的,‘兩個維護’要體現在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的行動上,體現在履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的實效上,體現在黨員、干部的日常言行上。”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一旦出現就無法挽回、無法彌補。”新時代,要警惕的顛覆性錯誤至少有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否定黨的領導等。同時,不能因怕犯錯而不改革、停滯不前甚至開倒車,這又是另一種形式的顛覆性錯誤。
走好新的趕考之路,更加需要從偉大勝利中激發奮進力量,從彎路挫折中吸取歷史教訓,在“根本性問題”上始終保持戰略定力,保持清醒認識,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埋頭苦干、勇毅前行,我們一定能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作者 喬凱 朱平分別系蚌埠醫學院教授、安徽師范大學教授,均為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