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進“五育”融合實踐
深入推進“五育”融合實踐
北京十二中聯合學校總校校長李有毅
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是教育的根本方向、發展目標、實現路徑的高度統一,是對“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的精準闡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黨的教育方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最新創新成果。“五育”融合是對“五育”并舉政策的理論提升,是新時代背景下實現“五育”并舉、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本途徑。
一是在頂層設計中闡明“五育”融合價值。“五育”融合既是新時代對于教育的新要求,也是符合育人規律的創新性實踐。如今的時代瞬息萬變,教育要培養德才兼備的創新人才或創造性勞動者,而創造性來源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每個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絕不是平均發展、全能發展或同質發展,而是建構性、個性化發展。可見,“五育”融合的教育價值正是在于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創造性人才。
二是引導改革實踐中落實“五育”融合理念。如何更好落實“五育”融合,更好推進教育教學管理的改革,是新時代賦予學校的新使命。首先,全面建設“五育”融合課程體系。在各類課程目標中設置具有該類課程特點的德育、智育等目標,讓學科課程、跨學科課程以及綜合實踐課程成為學生發展“真善美”品質、實現“五育”融合的有效載體。其次,積極構建“五育”融合課堂。根據“五育”融合課程目標,設計課堂教學內容、任務、活動等要素,推動學生在各類課堂互動中發展“真善美”品質,讓“五育”在各類課堂中發生并體現整體性、累積性與建構性。再其次,強化評價體系建設。在核心素養本位的教學評價基礎上研制與課堂目標一致的評價標準、評價指標和評價工具,引導“五育”融合實踐的正確方向,規范師生“五育”融合實踐的行為和習慣。
三是在立德樹人引領下把握“五育”融合方向。“五育”融合必須堅持立德樹人、德育為先的根本導向,把教育目標回歸到人本身,在教育實踐中把人的全面發展放在中心地位,才能真正破除“五唯”痼疾,破解“雙減”難題。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始終把“德”作為人才培養的首要素質,強調以德為先、以智為源、以體為本、以美為懷、以勞為徑。人才素質的意義和作用各不相同,但并不是相互排斥和對立的。
未來“五育”的關鍵在于融合,達到相互融通、相互滋養的狀態,構建高質量的全面培養體系,走出一條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創新之路。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