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智慧課堂提升思政課實效性
思政課如何進行改革創新以增強實效性,是當下思政課教學探索的主題。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技術支持學習的智慧課堂,是信息化智能化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的發展趨勢。
構建智慧課堂,需要著力從教學理念、教學流程、教學資源、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設計。
首先,明確教學理念。跨入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時代,知識獲得極為便利,思政課要轉變以教師為中心的知識傳授型課堂,以技術支持教學,將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智能信息技術融入教學全過程,組織學習資源與教學活動,變革學習內容和方式,通過創設現代信息技術學習環境,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和知識構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提升學習成效。
其次,優化教學流程。思政課要將現代信息技術融入課前、課中、課后完整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形成教學持續改進的過程循環,打造高質量的思政課堂。
思政課開講之前,可將學生名單導入綁定智能終端的信息化平臺,發放調查問卷并分析,依靠數據精確掌握學生的學習基礎、需求和期待等第一手學情資料,結合課程教學目標,確定向學生推送的預習材料和作業。課前,學生完成預習任務,記錄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于信息化平臺上開展討論,提出疑問和見解;教師根據預習檢測統計分析以及學生討論情況,擬定和優化教學方案設計,以學定教,便于精準教學。課中,教師根據預習中有待解決的疑問以及進一步生成的問題,組織線上、線下、師生、生生等多種形式的討論互動、小組合作探究或者沉浸式體驗,讓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其中。教師作為平等的一員,發表自己的觀點,適時加以引導,并推送相關資源,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內化理論認知。教師及時進行學習診斷,推送隨堂測試,進行實時檢測數據分析,促進互動交流,及時改進教學策略,調整教學進程。課后,教師根據學生課堂學習情況,通過多元化、個性化作業的推送、批改和數據分析,實施針對性輔導和分層作業,實現因材施教;學生總結輔導內容,在信息化平臺上發表感想和疑問,在與教師、同學的在線互動交流中進行反思與總結,推進后續學習。在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全過程的深度融合中創設理想的學習環境,提高課堂評價決策和交互協作能力,使得每個學生都能沿著個性化的路徑成長,得到有效、充分的發展。
再其次,建設教學資源。開發和選擇教學資源是智慧課堂備課的重要環節。教師要根據各門課程特征以及學生的關注點,開發適宜于學生自學的各類電子文檔、微視頻、圖片、影視、動畫、語音、網頁等多樣化學習資料,并進行多鏈條的拓展和延伸,構建具有豐富性、層次性、全方位、立體化的資源庫,并結合時代發展不斷進行補充。同時,教師還要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選擇的教學資源既要體現形式的豐富性,增強吸引力和親和力,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體現內容的層次性,增強思想性和理論性,以推進學生的深入思考。
最后,創新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促進學生的學、提升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效果作為關注的焦點。導學式、討論式、體驗式等教學方法是構建智慧課堂的理想選擇。導學式教學是教師引導和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方法,多用于課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后指導學生鞏固性學習。討論式教學是一種知識信息交流、智慧交互碰撞與啟迪的教學方法,包括主題討論式、問題探討式、辯論式等多樣化討論形式。體驗式教學是通過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的一種方法。思政課教學正在興起的虛擬情境體驗就是這樣一種方法。運用虛擬現實技術(VR),通過對經典歷史事件、抽象的原理概念以及法律案件等教學內容的虛擬情境體驗,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情感認同,形成感性認識,提升理性認知,提高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同,虛擬現實技術是當前信息技術發展的標志,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虛擬情境體驗式教學是思政課教學的發展方向。
(作者顧云湘系上海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