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全科教師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伴隨著鄉村振興相關政策的出臺,小學全科教師備受重視。小學全科教師能夠助力鄉村教育振興,有效緩解鄉村教師結構性短缺,解決歷史性問題,有力提升鄉村學校教育效能,改善鄉村教育生態。新時代,小學全科教師應繼續擔當助力鄉村振興的教育使者,推動城鄉教育公平優質發展的社會責任、實現卓越引領的職業責任和擔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時代責任。
有效緩解鄉村教師結構性短缺。小學全科師范生是國家免費定向培養后直接奔赴農村教育一線、緩解農村教育面臨的師資困境的典型群體。農村小學全科教師經歷了從數量補充到結構均衡再到關注質量的過程。2006年,湖南省在全國率先啟動農村小學教師定向培養專項計劃。2012年教育部等出臺《關于大力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指出“采取定向委托培養等特殊招生方式,擴大雙語教師、音體美等緊缺薄弱學科和小學全科教師培養規模”。2018年,教育部等五部委聯合印發的《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提出,“通過公費定向培養、到崗退費等多種方式,為鄉村小學培養補充全科教師,為鄉村初中培養補充‘一專多能’教師”。目前湖南、重慶、山東等省份持續探索培養全科師范生,充分發揮了作為鄉村教育“補充性師資”的結構效益,大大提高了師范生到鄉村工作的比例。全科師范生畢業后,不僅能任教小學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還能任教計算機、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顯著解決了鄉村學校教師結構性短缺的歷史性問題。
提升鄉村學校教育服務效能。多年來,各省份全科教師的培養方向指向“德高技精、全智多能”,更注重培養小學全科教師的橫貫力、判斷力、思維力、實踐力和創新力,由此實現學科的跨界和課程的整合,促進小學全科教師綜合能力的提升。2014年教育部出臺《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提出“針對小學教育的實際需求,重點探索小學全科教師培養模式,培養一批熱愛小學教育事業、知識廣博、能力全面,能夠勝任小學多學科教育教學需要的卓越小學教師”。2018年教育部出臺《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的意見》,提出“面向培養素養全面、專長發展的卓越小學教師,重點探索借鑒國際小學全科教師培養經驗、繼承我國養成教育傳統的培養模式”。其間的實踐證明,小學全科教師有熱愛鄉村教育的情懷、能適應鄉村學校小規模教學、能打破學科分科界限、能實現課程整合并實施融合教育、能夠對學生進行全景式教育。小學全科教師以其對鄉村文化的理解與認同,深深地影響著在鄉村讀書的孩子與家庭,甚至可以改變鄉村教育生態。
全力擔當鄉村振興教育使者。小學全科教師作為鄉村教師隊伍的典型群體,應提升自身能力水平、尋求專業發展與持續成就力的培養,擔當助力鄉村振興的教育使者。
協同完善全科師范生職前培養課程與實踐體系。培養院校或相關實習單位既要有科學合理的課程設計,也要有切實有效的實習任務設計。首先是課程體系設計,培養內容設置應包括教學法、教育學等基礎型課程,也應有具體學科方向課程,強化基本功訓練;注重音、體、美課程設置的系統性與連續性;增加班級管理、家校溝通等管理藝術學習與研究性學習內容。其次是實踐體系設計,培養院校應定期到定向區縣實地調查就業狀況,全方位了解實習與就業的矛盾性問題,及時調整學校培養方案;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合理規劃小學全科教師實踐任務,培養學科融合能力。
協同構建小學全科教師職后持續成就力培養體系。持續成就力是影響小學全科教師留任鄉村的重要效能影響因素。首先,鄉村學校應積極支持小學全科教師參加專業技能提升培訓,加強校際全科教師的交流與互動,交流分享經驗,共同成長進步。其次,教育行政部門、基層學校及第三方評價機構應共建小學全科教師教育研究共同體,調研小學全科教師發展現狀,預測教師未來學習需要及專業發展需求,協同教師制定個人專業發展規劃與年度計劃;制定基于小學全科教師專業發展活力的質量評價標準與指南,引領小學全科教師培養改革創新、高質量成長。
協同健全小學全科教師穩定性激勵保障機制。只有建立完善科學有效的教師保障機制,才能讓小學全科教師留得下、穩得住、深扎根。首先,區縣具體落實幫助農村小學全科教師穩定就業和安心從教的政策措施,深入了解農村小學全科教師上崗服務情況,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保障條件,協助解決其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其次,應對小學全科教師職業發展、職稱晉升等方面制定傾斜政策,避免小學全科教師報名學科與所教學科發生沖突。再其次,要加強小學全科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期滿后,鼓勵和支持其在農村小學長期從教。
小學全科教師是助力鄉村教育振興、統籌城鄉教育的中堅力量。小學全科教師不僅要擔任農村教育振興的主力軍,更要承擔新時代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卓越責任,引領城鄉教師隊伍的群體性蛻變與成長。作為鄉村振興的教育使者,小學全科教師必須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政治擔當,踐行“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師德擔當,具備“一專多能、卓越引領”的專業擔當,培養“自我診斷、批判理性”的發展擔當,成為“敢于挑戰、改革探索”的創新擔當。
(張艷系重慶第二師范學院黨委書記、重慶市統籌城鄉教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程艷霞系該中心副研究員。本文系2021年度重慶市社會科學規劃社會組織項目“小學全科教師助力城鄉教育高質量發展效益研究”[2021SZ07]成果)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