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鄧小平教育理論的深刻內涵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2-24  閱讀:次   |
42.9K

  ■中國共產黨百年政治智慧·教育論述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以“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指針,探索開辟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形成了內容豐富、內涵深刻的鄧小平教育理論。鄧小平教育理論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有力促進了新時期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積極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從根本上實現了教育性質向社會主義的轉變,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教育制度。新中國成立后的17年,我國教育發展成就巨大。但從20世紀50年代后期開始,由于受到“左”的思想的干擾,教育事業受到嚴重沖擊。

  1977年,鄧小平第三次復出,自告奮勇管科教方面的工作。他說:“我們國家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從何著手呢?我想,要從科學和教育著手。”他首先對教育工作進行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撥亂反正,使長期遭到破壞的教育事業得到恢復和發展,使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走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在探索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過程中,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毛澤東教育思想,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教育思想,提出了一系列關于教育的重要思想觀點,形成了鄧小平教育理論。鄧小平教育理論,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新經驗的科學概括,內容十分豐富。

  其一,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鄧小平看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人才的培養,基礎在教育,教育是實現“三步走”戰略目標和現代化建設的重點。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科技是關鍵,教育是基礎。1985年,鄧小平深刻地指出:“一個十億人口的大國,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資源的巨大優勢是任何國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優勢,再加上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們的目標就有把握達到。”“中央提出要以極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從中小學抓起,這是有戰略眼光的一著。”

  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的根本大計,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大計。鄧小平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只有兩個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不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物質文明的建設也要受破壞,走彎路。”

  鄧小平多次強調,不抓科學、教育,四個現代化就沒有希望,就成為一句空話。“經濟發展得快一點,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他特別指出,這是“作為一個戰略方針,一個戰略措施來說的。從長遠看,這個問題到了著手解決的時候了”。“我們要千方百計,在別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犧牲一點速度,把教育問題解決好。”

  其二,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教育事業的發展要成為整個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同社會主義建設的要求相適應,這是鄧小平提出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指導思想。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就是要面向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鄧小平指出:“我們當前以及今后相當長一個歷史時期的主要任務是什么?一句話,就是搞現代化建設。能否實現四個現代化,決定著我們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包括教育在內的各行各業都要圍繞這一中心任務來開展工作,服從和服務于這一中心。

  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要吸取世界各國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知識,吸取人類共同創造的文明成果,特別是要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教育發展和管理的成功經驗,反映世界優秀文明成果以及當代科學技術文化最新發展的教材、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教育要面向未來,就是要從自身特點和現代化建設的長遠目標出發,使今日的教育能夠適應和滿足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鄧小平指出:“青年一代的成長,正是我們事業必定要興旺發達的希望所在。”“現在小學一年級的娃娃,經過十幾年的學校教育,將成為開創21世紀大業的生力軍。”

  其三,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教育方針,培養“四有”新人。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根本問題。鄧小平指出:“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們的各族人民都成為有理想、講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人民。”

  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是學校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的集中體現。鄧小平指出,“學校應該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培養社會主義新人就是政治”。學校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就是要牢固樹立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觀點,把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新人作為首要任務。鄧小平反復告誡,一定要加強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道德教育),呼吁從事教育工作的同志,整個社會的家家戶戶,都來關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進步。

  培養社會主義新人,就要把德智體幾方面的全面發展作為培養人才的質量標準。鄧小平指出:“我們的學校是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人才的地方。培養人才有沒有質量標準呢?有的。這就是毛澤東同志說的,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同時,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鄧小平指出,在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后,教育與勞動相結合,是“培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學用一致、全面發展的新人的根本途徑,是逐步消滅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差別的重要措施”。他明確要求:“為了培養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合格的人才,我們必須認真研究在新的條件下,如何更好地貫徹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現代經濟和技術的迅速發展,要求教育質量和教育效率迅速提高,要求我們在教育與生產勞動結合的內容上、方法上不斷有新發展。

  其四,教師是培養合格人才的關鍵。

  教師是發展教育事業的主要力量。鄧小平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教師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者,是精神文明的建設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

  要為教師發揮作用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鄧小平指出,要特別注意調動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要強調尊重教師。他強調:“要調動科學和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光空講不行,還要給他們創造條件,切切實實地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具體問題。”要提高教師的政治和社會地位,改善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充分發揮教師在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中的關鍵作用。鄧小平指出:“我們要提高人民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不但學生應該尊重教師,整個社會都應該尊重教師。”

  鄧小平在提倡尊師重教的同時,還十分關心和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他指出:“要提高教師的水平,包括政治思想水平、業務工作能力以及改進作風等。”“要加強學校的教師隊伍,科研系統有的人可以調出來搞教育,支援教育。”

  其五,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發展。

  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針對原有教育體制的弊端,鄧小平明確提出:“我們要全面地正確地執行黨的教育方針,端正方向,真正搞好教育改革,使教育事業有一個大的發展,大的提高。”現在關鍵是培養人才問題。要解決人才問題,必須從教育著手,必須改革教育制度。

  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要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鄧小平指出:“整個教育事業必須同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相適應。”他認為,應該深入研究如何使生產勞動、科學實驗和科學研究在學校教育中組織得更有計劃,使之更符合經濟計劃和教育計劃的需要。“制訂教育規劃應該與國家的勞動計劃結合起來,切實考慮勞動就業發展的需要。”

  改革教育體制和發展教育事業,要優化教育結構,調整各級各類學校的比例,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各類人才。鄧小平多次指出,教育的發展“應該考慮各級各類學校發展的比例”。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學校外、學校后教育。

  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要處理好教育普及和提高的問題。鄧小平指出:“辦教育要兩條腿走路,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

  其六,各級領導都要重視教育,全社會都要支持教育。

  教育戰略地位的落實,關鍵在領導。領導重視、方針正確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關鍵。鄧小平指出:“忽視教育的領導者,是缺乏遠見的、不成熟的領導者,就領導不了現代化建設。各級領導要像抓好經濟工作那樣抓好教育工作。”

  抓教育工作,要少講空話,多干實事。鄧小平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對教育工作不僅要抓,并且要抓緊、抓好,嚴格要求,少講空話,多干實事。”“什么叫領導?領導就是服務。幾年前,我曾說過,愿意給教育、科技部門的同志當后勤部長。今天,我還是這個態度。”“只要各級領導認真抓,我看教育的事情好辦,悲觀是沒有根據的。扎扎實實抓它幾年,中華民族教育事業空前繁榮的新局面,一定會到來。”

  全社會都來關心、支持教育。鄧小平指出:“科技和教育,各行各業都要抓。”“教育事業,決不只是教育部門的事,各級黨委要認真地作為大事來抓。各行各業都要來支持教育事業,大力興辦教育事業。”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在教育方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明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全面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積極發展職業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推進教育強國建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教育現代化邁入新征程的今天,我們一定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作者李紅喜系中央黨史與文獻研究院研究員、第七研究部展陳處處長)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