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青春奮斗在白山松水間
一百年前,13名年輕人在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開辟了中國近代革命史上的嶄新時代;95年前,5位青年黨員在吉林省立第二師范學校成立吉林省第一個黨支部——中共長春支部,揭開了吉林省革命斗爭歷史的嶄新篇章;一百年來,神州大地滄桑巨變,一百年來,吉林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改地換天。
長白山上雪皚皚,黑土地里稻花開。吉林,是一片沃土,地處我國東北地區中部,擁有巍峨靈秀的長白山和廣袤肥沃的松遼平原,白山松水黑土地孕育出豐富物產,勤勞淳樸的人們在這里扎根。吉林更是一片熱土,百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吉林人民抵御外辱、頑強奮斗,改革創新的光輝歷程蘊含著寶貴的精神財富。
吉林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省考察時指出:“這個革命歷史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也是黨的建設的寶貴資源。”
抗日戰爭時期,以楊靖宇將軍為首的抗日聯軍在冰天雪地里浴血奮戰,保家衛國,寫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詩篇,帶領吉林人民最終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解放戰爭時期,作為東北解放戰爭的主戰場,吉林人民在黨的帶領下擴大人民武裝,開展敵后游擊,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壓迫,解放全境,迎來了當家做主的時代;新中國成立后,吉林省響應國家號召積極參加抗美援朝,推行三大改造、汽車制造、工業化建設,極大地推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提出后,吉林省迎來加快發展的機遇。
進入新時代,吉林省迎來了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寶貴機遇,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人才的培養是重中之重,吉林省把實施好人才戰略、加大人才培育、做好人才工作作為振興之本。國勢之強由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學。教育擔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作為教育事業的后備力量,新時代的師范生要努力把自己培養成新時代的“四有好老師”。
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上,作為教育事業的接班人、吉林省師范專業的一名學生,我要賡續紅色血脈,傳承“抗聯精神”,厚植教育情懷,弘揚“黃大年精神”“鄭德榮精神”,堅定理想信念,把家國情懷融入教育事業,將紅色精神融入教育教學,讓紅色基因滲入青年一代的血液,把信仰的種子播撒在學生的心田,在這片大有可為的廣袤熱土上奮斗耕耘,讓青春奮斗在白山松水間。
(作者張鑫琪系長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2020級本科生)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