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為魂夯實財稅課程育人基石
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浙江萬里學院商學院財會類專業大部分畢業生進入企事業單位,從事財務、金融、稅務等工作,相關專業一直把立德樹人、德才兼備、培養高素質財稅人才作為人才培養的目標。商學院大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財稅類課程積極參與,將課程思政作為課程開展的靈魂貫穿始終,取得了知識傳授和道德培養雙豐收。
課程育人秉承“知識導向必須以價值導向為支撐”的原則,通過思政協同內化學習動力、要素改造拓展多維合力、全階遞進構建育人支撐的方案踐行課程改革。作為將來從事財務工作的群體儲備力量,財會類學生的價值觀念、行為規范以及認同、歸屬心理等影響巨大,學校必須利用好專業課程,提升學生獲得感。“教育的本質目的就是培養和發展人”,學生的主體性和專業意識需要被喚醒、培植起來,實現專業育人目標。
課程思政的開展必須基于學情,完善教學設計和整體規劃,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滲透進專業課程,促使“財稅知識傳授”與“核心價值引領”無縫對接,通過創新教學手段和選擇合適教學載體,提升教師思政水平和教學能力,實現培養“德業兼修”財會專業人才的目標。
首先,課程思政改革深挖專業課思政基因。例如,稅法專業課程的講授,不是僅停留在對稅法概念、法律條文的解讀上,而是將知識點放到國家經濟和發展戰略中來思考,充分發掘稅收法律法規背后的人性考量、價值關懷與制度定位,將思政理念作為課程開展的靈魂。其次,課程思政改革與財會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結合。根據學生專業學習階梯式成長特征,系統設計遞進教學路徑,推進思政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全覆蓋。再其次,課程思政改革輻射到實踐教學環節。打破高校與實踐部門的壁壘,引進專業機構和人員進行言傳身教,通過現身說法的講座和交流,引領學生財會職業精神的塑造。
科學設計教學內容和方法,多維拓展思政育人合力。一是對教學內容進行基因式思政元素植入。稅法課程注重遵紀守法和依法納稅意識培養,通過觀看稅收宣傳視頻、依法納稅案例引入等方式強化并深入,抓住依法納稅的必要性和意義深入展開,加強依法納稅教育。
二是對教學方法的思政改造。要強化互動,打造“全過程育人”。通過調查問卷、座談會等方式了解學生所思所想,并在課程實施過程中保持良好溝通,形成學伴式關系,引發學生的知識共鳴、情感共鳴、價值共鳴。要創設模擬思政場合情境,注重“全方位育人”。科學分析學生將來的就業場景及可能會遇到的職業操守考驗,創設情境,提前與未來職業“遭遇”。
三是教學評價體系建設。專業課程思政評價應體現思政目標的達成情況,涉及態度、情感、價值觀等方面。在多樣化評價主體上,包含學生、課程小組、專業教師、教務管理人員等;在評價維度上,應根據不同評價主體有所側重。定性評價方面,教師主要對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態度、行為習慣、價值觀的變化進行觀察和記錄;定量評價方面,利用課程教學平臺輔助觀察學生關注課程時間變化、課程測試及作業完成質量及分數變化、對課程內容掌握及程度變化等。
(作者高巧依 唐豐收系浙江萬里學院)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