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廣州:開放理念構建勞動教育新格局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2-12  閱讀:次   |
42.9K

  1月11日,廣州市教育局邀請華南農業大學、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廣州市花卉研究中心等34個市級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基地的代表,與各區教育局、局屬學校代表圍坐在一起,齊商共議全市中小學勞動教育育人之策。新年伊始召開的第一次勞動教育專題會議,正是廣州市教育局落實開門辦勞動教育理念的一次示范性會議。

  2021年廣州市入選首批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同時,推進中小學勞動教育列入全市民生實事項目。借此契機,廣州市教育局秉承“以實踐活動為核心統領、以勞動能力為自我實現之基、以勞動育人為社會之源頭”的發展理念,構建了“三動”“六舉措”的主要實施路徑,“三動”即政府驅動、學術推動、市區聯動;“六舉措”即頂層設計、育人模式、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品牌活動、資源整合。憑借對外交流的區位地理優勢、城鄉結合的自然資源優勢、館企豐富的社會資源優勢、獨具特色的嶺南文化優勢,廣州市扎實有效推進中小學勞動教育工作,培養學生的生活、勞動技能,培育學生正確的勞動習慣、觀念和精神,讓學生在勞動中收獲快樂、幸福和創新靈感。

  政府驅動“有高度”:

  頂層設計富有前瞻性、育人模式體系健全

  廣州市的勞動教育工作謀劃早、部署早、設計早,各項工作制度探索早、試驗早、推廣早。正是這些“早”,繪就了廣州市勞動教育的藍圖,形成了指導綱要、指導意見、三年行動方案和多個具體措施為一體的頂層設計。2021年,廣州市修訂印發《關于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勞動教育指導意見(2021年修訂)》,印發《廣州市推進大中小學新時代勞動教育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在全國率先出臺了市級層面指導綱要——《廣州市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

  隨著工作的推進,廣州市建成了完備的勞動教育育人體系,包括勞動素養評估體系、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勞動實踐成果交流平臺和多個體驗式勞動賦能基地:出臺《廣州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試行)》,把學生參與動手操作、體驗探究和調查研究等情況作為評價內容,采取寫實記錄、評語評價和重要觀測點計分評價等質與量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客觀記錄初中學生成長過程,為落實因材施教、促進學生成長提供依據,并作為學生畢業升學的依據或參考;規范獨立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和校本勞動教育課程、推動勞動教育與學科教學融合,初步建構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創建“校園小農田”建設學校147所,聯合農業部門支持首批近490所學校參與“城市小菜園”工程建設;遴選認定100所“中醫藥文化進校園”試點學校;組織117所學校開展中草藥種植勞動實踐活動;組織1.8萬余名普通高中學生開展學農勞動實踐活動、1600名學生開展隨機預約勞動實踐自由行活動、96所學校2400余名學生結對共建勞動教育活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全市中小學勞動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定期舉辦勞動教育教師教學技能大賽和學生勞動成果評比活動,搭建勞動實踐教育成果展示平臺,初步形成有評價、有課程、有交流的勞動教育育人體系,明確了全市推進勞動教育的重點。

  學術推動“有深度”:

  課程體系具體全面、師資隊伍配齊配強

  深入推進勞動教育課程建設,是廣州市緊抓不放的一項工作,由此形成了必修課程、校本課程、融合課程與多個勞動主題實踐活動相互補充的課程體系。市教育局與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共青團多方館校合作,研發勞動教育課程,編寫出具有廣州特色的中小學勞動教育教材——《勞動》,在全市169所學校開展了試點,正逐步向全市中小學推廣使用;因地制宜開發地方和校本勞動教育課程,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勞動實踐類拓展課程;推動勞動教育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開展“學校勞動周”勞動實踐活動,建立“一校一策”勞動清單,探索實施“一周一家庭勞動”行動,形成內容豐富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為全市勞動教育的落實明確路徑。

  廣州市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由于有專家指導團隊、教學教研團隊、專兼職師資團隊和多個勞動教育骨干教師的加入與搭配而顯得“筋骨強壯”。他們發揮高校等專業機構的專業學術力量,為全國多個勞動教育先進地市搭建相互學習與交流的平臺;成立市、區勞動教育專家指導小組,聯動11個區級教研機構、多個學校勞動教育科組;各區100%配置了專兼職勞動教育教研員,各學校成立勞動教育科組,形成勞動教育教學教研團隊;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聘請勞動模范、能工巧匠、非遺傳承人擔任勞動課兼職教師;開展三級(市級、區級、校級)、三維(教育行政領導、學校校長、骨干教師)勞動教育全員培訓和專項培訓。廣州市通過培育優秀勞動教育骨干教師保證人才到位,保障了勞動教育的有效實施。

  市區聯動“有寬度”:

  品牌創建特色鮮明、資源體系一體銜接

  廣州市的勞動教育形成了區區有特色、校校有亮點、人人有特點的態勢,多個勞動教育品牌活動亮點頻出。如越秀區以非遺文化為主開展“幸福是奮斗出來的”首屆勞動作業設計評選活動、從化區以農耕活動為主開展勞動教育現場會、海珠區以科技勞動為主開展勞動教育現場會,涌現出一批具有嶺南特色、廣州模式的勞動教育品牌形象。“中醫藥文化進校園”試點校遴選工作的開展,中草藥種植、中藥香囊制作、膳食營養烹飪、美育勞動實踐等不同主題的勞動實踐視頻征集活動,讓一批學校的勞動教育實踐涌現出來;中小學科技STEM勞動教育暨信息素養提升實踐活動,讓科技帶動了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通過“以評促勞”,充分激發學生熱愛勞動的興趣。形成跨學科融合、跨文化融合、跨區域融合、非遺傳承與人工智能融合的勞動教育亮點創新,形成“一區多品”“一校一品”“一生一案”的廣州市勞動教育品牌格局。

  如此成績的取得,與廣州市勞動教育資源體系的“緊”密不可分。緊,就體現在開門辦勞動教育、把各相關方緊密“捆綁”在一起。在廣州,勞動教育形成了政家校社聯動、線上線下聯動、校際聯動和多個發展共同體相聯動的資源體系。政府、學校、基地、家庭、社會五位一體有效銜接,各方充分發揮不同領域、不同范疇的勞動教育主體作用。如本文開頭提到的市教育局召開的今年第一次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工作座談會,就是推動構建相關高校、職業院校、國有單位、公司企業、非遺工作坊等勞動實踐場所開放的共享機制,以有效緩解中小學勞動教育教學場地不足的問題,正是貫徹落實開門辦勞動教育理念的具體舉措和有益嘗試。

  廣州市各學校結合本校實際,開展校內勞動實踐,并將校外勞動納入學校的教學計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家務勞動和社區勞動;許多學校紛紛舉辦“勞模大講堂”、“大國工匠進校園”、優秀畢業生報告會等勞動榜樣人物進校園活動;開展結對共建勞動教育實踐活動。探索“勞動實踐一日體驗活動”“勞動實踐深度體驗活動”。廣州市打造了以市中學生勞動技術學校、3個區級勞動實踐基地和多個勞動教育基地為主體的勞動教育基地聯盟,有效利用各類社會資源,因地制宜、共建共享、綜合實施、適應時代,促成勞動教育形成強大的育人合力。

  (作者林海英 夏世均系廣東省廣州市教育局)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