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開展美育浸潤行動 推進美育精神傳承
廣東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科為主、工理經管文法藝結合、多科性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于1958年開辦本科教育,1995年由原廣東工學院、廣東機械學院和華南建設學院(東院)合并組建而成。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構建和完善特色鮮明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有家國情懷、有國際視野、有堅實基礎、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創新型復合型人才。
學校目前共設有21個學院、4個公共課教學部(中心)、2個研究院。其中,藝術與設計學院的專業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90年,以“藝術與設計融合科技與產業”為辦學理念,打造“集成新工科,實踐新范式,教研國際化,服務大灣區”的辦學特色,致力于培養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全球視野、創新精神的高素質設計與藝術人才。近年來,學院積極響應教育部門關于開展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結合揭陽市惠來縣中小學師資培訓要求,開展“廣工-揭陽惠來美育浸潤行動”項目,通過美育幫扶的形式助力揭陽市惠來縣中小學教師提升美育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不斷推進美育精神傳承。
深入調研
適配地方中小學美育教學發展
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美育團隊開展對口幫扶計劃,著力推進美育浸潤行動落地,讓美育對口幫扶工作充分滿足地方中小學美育教學的育人要求,實現美育浸潤行動的現實價值和教育價值。在開展幫扶工作之前,學院美育團隊針對揭陽市惠來縣5所中小學進行了詳細的調研走訪,認真傾聽中小學師生對美育的需求,圍繞中小學實際情況制定工作方案,讓幫扶工作更科學高效。
在美育幫扶座談會上,惠來縣教育部門總結分析了當地中小學基礎教育的現狀和不足,并針對美育工作提出了具體的幫扶要求,這些分析和要求對于學院美育團隊開展有針對性的美育幫扶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團隊根據5所中小學不同的教育狀況和教育特色,制定了相應的美育指導方案,為當地美育工作帶來新的經驗、思路和方法,不斷推動鄉村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和特色美育。
學院所開展的美育幫扶工作重點關注育人作用,將學生的綜合素養發展作為工作的核心,充分利用學科優勢,為美育幫扶工作提供教育和人才支持,同時充分挖掘當地美育資源,整合社會力量,開展具有教育實效和育人實效的美育創新,帶動當地中小學教師綜合素養發展,充分實現了藝術學科的現實價值,不斷推進鄉村藝術教育工作的全面普及。
科學規劃
制定差異化美育浸潤行動方案
學院所開展的地方中小學美育幫扶工作,以地方中小學美育教學資源和特色教學需求為前提,踐行了美育浸潤行動計劃的科學化原則和要求,真正做到了美育工作特色化與科學化的統一。依托自身學科資源和專業教師團隊,學院積極對接當地中小學美育課程構建要求,一方面有力推動了對口幫扶學校美育教學課程創新,另一方面也促進了校園文化建設,使中小學美育能夠日常化、多樣化、特色化發展,充分實現了美育工作的育人功能,滿足每一名學生的美育需求。
在開展美育幫扶工作的過程中,學院秉持育人為本的原則,將滿足中小學生綜合發展需求作為開展工作的起點,以美育浸潤學生的人格發展和精神發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團隊堅持美育工作的特色發展和協同推進,充分考慮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發展需求,并針對每所對口幫扶學校的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工作方案,以特色化育人模式適配不同學校,協助地方教育部門、中小學校構建美育長效機制,讓美育融入教學和校園文化建設當中,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接受相關知識的浸潤,從而長效化助推學生的綜合發展。
深化創新
推進非遺文化美育精神傳承
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學院積極推進美育教研,不斷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并結合地方中小學美育教學要求開展美育師資培訓和現場教學,不斷推進當地中小學教師美育教學能力的提升,促進中小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
學院團隊將美育幫扶工作同非遺文化傳承結合起來,以地方非遺文化的精神內涵和文化內涵指導美育幫扶工作,通過非遺文化講座、觀摩與實踐等多樣化方式,帶動當地中小學師生的文化素養發展,讓師生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親身感受文化的魅力,增強其對地方文化的了解和感悟,以切實有效的舉措推動非遺文化美育精神的傳承與發展。學院還借助教育資源和科研優勢,積極推進美育幫扶在內容和形式上的創新,讓教學與實踐更生動,充分激發了中小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在美育的浸潤中提升認識美、理解美、欣賞美、創作美的能力,發揮美育工作在立德樹人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基礎。
(蔣弘燁)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