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應急教育幫助大學生應對未知世界
應急教育是一種安全教育、生命教育,更是一種國民素質教育。高校肩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的職責使命,同時也是國家應急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障師生生命健康和校園安全既是高校完成其使命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高校作為社會單元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后疫情時代”,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了廣泛而深遠的挑戰,國家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加強應急知識教育,高校作為重點防控區域,在堅持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有必要也有責任對在校大學生進行持續、高效的應急教育。同時,更要從應急學科引領、應急教育協同、應急思想教育、應急文化營造等方面,積極推進高校應急教育向縱深方向發展,實現現有應急教育體系的重塑與升級。
引領應急學科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來,應急教育散見于國際組織的文件、報告和基金援助項目。我國現代應急管理和應急管理教育起源于抗擊非典時期。最近十多年,我國高校在應急教育與管理方面也跟進設置了相關專業,很多學校還增設了本科專業。但仍然存在應急教育體系不完善,應急教育專業開設不足,應急教育理論創新不強、內容偏窄,缺乏應急教育實踐基地和實訓基地等問題,嚴重影響了高校應急教育體系的構建和應急學科的發展。應急學科建設需要以專業院系作為支撐平臺,進一步與人文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學科融合,促進跨學科、跨學校、跨區域的學術交流,解決師資培養問題,提升應急教育講授的效果,豐富應急教育科研的成果。同時,應建立由高校、政府、專業應急部門組成的高校應急教育協會,形成師資交流與培訓機制,打造教學與研究的高質量平臺。應急學科發展以系統、成熟的應急教育課程為標志。這也是更好地實現應急教育“進高校、入人心”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從教育理念、教育目標、教育方法、課程評價等各個方面綜合考量應急教育課程建設,優化課程教育結構。一方面,注重應急教育通識課程的開發,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依據,以教材作為最終成果衡量標準,編寫適應“后疫情時代”高校應急教育需求的優質教材。另一方面,還應注重疫情防控、危機心理調適等專項應急教育課程的研制,為高校學生群體提供更為專業的指導。
實現應急教育協同。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治理的重要特征就是多元參與主體間的協同。新冠肺炎疫情防治過程中,政府、高校、企業、醫院等的密切合作,彰顯了協同的重要性。“后疫情時代”,應急教育作為應急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尚需構建完善的多元主體協同教育教學機制。在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借鑒國外他山之石的基礎上,應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視角,積極推進應急教育體系和教育能力的現代化。政府是應急教育體系的頂層設計者,應進一步推進高校應急教育法規和規章的出臺,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社會團體、高校、企業之間建立信息共享機制、資源整合調動機制,積極支援高校應急教育體系建設。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切實制定保障政策并對執行結果進行評價考核。高校既要發揮校內校外教師的專業優勢,又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政策、資金、人員和場所保障應急教育活動的正常秩序,貫徹落實防災減災日常教育教學計劃。在高校內部建立一個協調聯動、高效推進的應急教育工作機制。應急教育應打造一個共享互通、高效便捷、彈性智慧的應急教育新生態。
強化應急思想教育。高校是大學生健康成長、健全人格的成長期,持續學習發展的關鍵期,也是應急素質和能力提升的關鍵期。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在全國得到了充分貫徹和執行,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得到有效保障。高校應急教育必須囊括生命教育,引導學生尊重自己和他人生命、敬畏自然。保持身心健康是高校學生為建設社會主義作出貢獻的基本前提。當前,世界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形勢復雜嚴峻。高校應急教育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強化憂患意識教育,讓大學生充分發揮其作為公民應有的道德素質與政治責任感,更加健全地理解政府治理的要旨和方式。提升高校學生的政治辨識能力和憂患意識,促進其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維護國家利益。緊密跟蹤落實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斷加強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強化親情教育、感恩教育,提高其抗挫與抗壓能力。
營造應急文化氛圍。高校應急教育過程中應該注重形成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的應急文化的建設。“以人為本”在高校教育系統中主要體現為對青年學生的關注、關心與關愛;解決大學生的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相結合,開展貼近生活、貼近現實、貼近學生的活動,維護大學生的根本利益。在高校應急教育系統中,針對青年學生特點,則應以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活動,塑造學生的應急情懷。一方面,引領學生觀看應急管理中充滿“愛”“希望”的影視作品和加強正能量案例教學,讓高校學生接受心靈洗禮。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園網、微博、微信公眾號、宣傳欄、橫幅、海報等載體傳播應急文化,持續、漸進建構預防、安全的重疊共識,營造濃郁的應急文化氛圍。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傳播,已對世界方方面面帶來巨大沖擊。高校要認真學習研究我國應急管理體系的特色和優勢,借鑒國外應急教育管理有益做法,把應急教育作為大學生健康成長中極其重要的教育內容和工作,把握應急教育規律,開展高校應急教育實踐,提升大學生應急意識,培養應急技巧,推動高校形成有效的治理體系和安全環境。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需要搭建完整的應急學科,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高校、社會組織、企業等多元主體需要實現應急教育的協同發展,從而全面推動高校應急教育工作行穩致遠。
(作者徐煥文系吉林工程職業學院)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