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穿媽媽買的衣服 ——“禮義”解讀二則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3-05  閱讀:次   |
42.9K

  一、每事問

  認識郭總是一次和一位朋友吃飯,這位朋友介紹說,郭某是老板,清華畢業的。我很少認識老板,更不用說清華畢業的老板,何況還是一位女士,當時,我很難把眼前這位衣著普通的中年婦女與老板、清華聯系起來。

  后來有一件事讓我對這位清華老板另眼相看。有一回大家一起喝茶,茶室布置優雅,墻上照例掛了幾個龍飛鳳舞的字,看就看了,我也不作聲,不裝懂也不問。清華老板倒有意思,直接問老板上面寫的什么字,并且不是隨口問一句就罷休,而是細細地問。

  《論語·八佾》記載說,孔子到魯國周公廟的時候,“每事問”,每件事都發問。有人就說,誰說孔子懂禮啊,到了周公廟,每件事都問。孔子聽了以后說,這正是禮啊。

  我開始以為清華老板可能恰好對字感興趣,后來我發現她碰到什么都問,而且都還謙遜而自然地問到自己搞清楚為止。

  “你都是清華畢業的老板了,問來問去不覺得不好意思嗎?”

  “那有什么。”

  …………

  對事物抱一種真實、誠懇的態度,即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論語·為政》),這本身就是禮吧!不知什么時候開始,我慢慢習慣了不懂不問,甚至不懂裝懂,每每碰到我不好意思問的時候,我就想起郭總。

  二、必服而待

  郭總為人誠懇、熱情,吃過幾次飯,我說話就隨便了,也開始“每事問”。有一回,郭總穿了一件很有年代感的衣服,我就問她:

  “你怎么喜歡穿這種風格的衣服?”

  “我媽買的,我也不喜歡,但我媽喜歡給我買,不穿也浪費,就穿了。”

  我當時聽了有點兒驚訝。每次回家,我媽覺得我穿得皺巴巴的,沒有形象,也喜歡給我買衣服,卻經常被我嫌棄,買了也不要,讓她退。

  “子婦孝者敬者,父母舅姑之命,勿逆勿怠。”(《禮記·內則》)子女孝敬父母的,父母對自己說的話,不違逆,也不敷衍懈怠,當耳旁風。“加之衣服,雖不欲,必服而待”(《禮記·內則》),父母送子女穿的衣服,哪怕是自己不想穿的,也一定先穿著。

  我用的床單是我媽給我的,是她單位發的,幾乎都是紅色,朋友來了開玩笑說,你這么喜慶?床單不需要天天穿在身上,我不在意,但要我穿我媽買的衣服,我很難接受。

  “夫服,心之文也。”(《國語·魯語下》)衣服是內心的紋路,對穿成什么樣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郭總并不認同她媽媽的審美,但她放下自己的好惡、順著媽媽的好惡,這不容易。與之相比,媽媽喜歡哪件衣服,我買給她穿,這個不那么難,只需要花錢去買她喜歡的就行。買媽媽喜歡的衣服給她穿,不用按捺自己的好惡,這相對好辦;穿媽媽買的衣服,不容易。

  說起紅色,讓我想起另一件事:十多年前,張先生出了本書,這本書是他多年研究的成果,他很高興,也送了我一本。我接過來一看,書的封面是老紅色的,幾乎沒有任何設計感。

  “怎么設計成這樣?”

  “這個我也不喜歡,書是叢書中的一本,顏色是老師選的。”那時候張先生的老師還在,張先生的老師很看重張先生。

  我說:“要是我寫了本書,一定選自己喜歡的封面。”張先生笑而不語。

  書的封面就是書的衣服,遵照老師的意思,選了老師喜歡、自己不喜歡的書封,也是對老師的敬意吧。

  張先生的老師高壽,但終于也過世了,那一陣見張先生,看他神色頹然、憔悴,不似往日模樣。這個年過耳順的人居然不無傷感地對我說,父母就是天上的一片云,替我們遮風擋雨,我的老師也是。

  選老師喜歡的書封、穿媽媽買的衣服,這些機會都是有限的。即便是平日里,媽媽看中的衣服穿過季了,媽媽淡忘了這件,總還是有機會收起來少穿或者不穿。孔穎達注“必服而待”:“必且服之,而待后命而藏去之。”

  (作者周耿系北京交通大學副教授)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