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以卓越的生態系統引領馬院創新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3-22  閱讀:次   |
42.9K

  ■馬院院長談馬院

  加強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

  核心觀點

  馬院既是知識共同體、學習共同體、學術共同體,又是發展共同體、德育共同體。通過共同體的活動,開展經常性的學術交流與實質性的學術合作,在推進理論由“進”到“深”上不斷創新。創新是“硬核”力量,是引領馬院改革開放發展的鮮明特征。

  《關于加強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意見》指出,馬克思主義學院是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陣地,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馬克思主義學院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的主渠道。當前,如何加強黨對馬院建設的領導、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推動馬院內涵式發展、強化馬院建設政策支撐機制,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問題。

  未來已來,需要我們以更加卓越的生態系統引領馬院創新,以治理體系現代化釋放發展動能。面對機遇與挑戰,我們應立足全局看局部,立足大勢看小勢。既要立足馬院,建設馬院;還應跳出馬院,發展馬院;更應聯手馬院,創新馬院。

  立足馬院,建設馬院

  馬院姓馬,就要“信馬、言馬、用馬、興馬、護馬”。我們要立足馬院,通過把方向、布格局、提質量、克難點、解重點、出亮點、展首創,把馬院建成學生政治洗禮的殿堂、高校的小黨校、干部培訓選拔的大熔爐。

  具體來說,建好馬院需要牢牢把握一體、兩翼、三定位、四輪、五帆、六理念、七底線。

  “一體”,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渾然一體?茖W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政治經濟學等應有歸屬感,中共學要納入學科規劃;推動馬院學科上“高原”起“高峰”。

  “兩翼”,指“教學”與“科研”羽翼齊飛。用科研反哺教學,提升學術能力,真正講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論魅力和邏輯魅力。雙翼要充分體現國家意志、解決國家問題、引領國家發展。

  “三定位”,指準確把握、協調推進馬院的教學定位、學科定位、學院定位,避免各自為政、格局割裂,凸顯思政課、理論學科與馬院對人才培養的合力作用。

  “四輪”,指傾心打造馬院的教育教學、研究宣傳、隊伍建設、人才培養之輪,四輪驅動,強勁抓穩。

  “五帆”,指高揚黨的領導辦院、扎根中國大地辦院、理想追求融入國家民族事業辦院、課堂教學主渠道辦院、提升思政課教學親和力與針對性辦院之帆。五帆同揚,急流勇進。

  “六理念”,指政治建院理念,確保馬院辦院方向是建院之魂;質量立院理念,在保持來之不易量的優勢基礎上,實現質的突破,質是馬院立院之本,必須高質量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制度治院理念,制度是治院之繩;人才強院理念,人才是強院之基;特色興院理念,特色是興院之道;開放活院理念,開放是活院之標。

  “七底線”,指社會主義制度底線、國家利益底線、道德風尚底線、法律法規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公民合法權益底線、信息真實性底線,不容觸動,守好底線就是筑牢堤壩。

  跳出馬院,發展馬院

  站點高,發展就有目標。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我們要跳出馬院,站在世界歷史和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大趨勢中發展馬院;站在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兩個大局”中發展馬院;站在構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高度發展馬院;站在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當代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高度發展馬院;站在確保社會主義大學的辦學方向、培養一代又一代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高度發展馬院;站在全國1400余家馬克思主義學院命運共同體的建造中發展馬院。在識變、應變、求變中尋求戰略突圍、實現歷史性跨越。

  助推強,跳點就遠。馬院的助推器,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是強大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要通過強有力的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為馬院治理改革創新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要加強戰略性、前瞻性、科學性統籌,發揮主體性、基礎性、創造性作用,加強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建設。要以精神引領弘揚大學精神,以價值規范強化德行塑造,以自我養成培養道德自覺,以組織保證落實政治建設。

  聯手馬院,創新馬院

  馬院既是知識共同體、學習共同體、學術共同體,又是發展共同體、德育共同體。通過共同體的活動,開展經常性的學術交流與實質性的學術合作,在推進理論由“進”到“深”上不斷創新。創新是“硬核”力量,是引領馬院改革開放發展的鮮明特征。

  強強聯手?梢月撌指鞲咝qR院整體推進,實現共建共享共惠共贏。以“一校一強鏈”模式長驅直入,通過網絡思政向智能思政的轉變,讓最新科技賦能思政;著力營造上下齊心、人人擔責、強手如林的內部氛圍,讓馬院風云際會,群賢畢至;選好馬院領頭羊、打造馬院特種兵、訓練好馬院精兵種,提升“天下馬院是一家”的整體聲譽;擊碎壁壘,打破“一畝三分地”閉門造車的思維定式,打破“拉郎配”式組建學術團隊等低效局面,從優化馬院辦學體系中尋找突破,找準全面創新的著力點,尋找新的發展動能,達到局部增強、整體優化、體系造峰的效果。

  縱橫交錯。聯手各職能部門、各學院、產學研政府,構建大思政格局。首先,打通思政課與思政工作,凝練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推進思政課教學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馬院教師和思想政治工作者一起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馬院教師應參與到政府智庫中去,知曉、謀劃天下事。其次,打通思政課與黨建工作,暢通思想政治教育“新橋梁”。統籌黨課與思政課內容的有效銜接,把思政課教學作為學生黨建的“重要橋梁”。把思政課作為入黨前教育的基礎課程,讓學生黨員的黨性教育與思政課學習情況關聯起來。

  無縫切換。打通思政課與專業課,拓展思想政治建設“新格局”。以思政課為核心,形成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一體化格局,實現包括通識課、專業課在內的各類課程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緊抓學校特色拓展通識課程思政內涵,形成同向同行“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營造良好的課程建設生態與文化氛圍。引導教師開展“手拉手”“面對面”“點對點”“屏對屏”“鍵對鍵”的師生“12點”互動活動:集中優勢讓問題消失在萌芽狀態,解決學生關心的“難點”;布局謀篇,解決學生思想“堵點”;上到天橫到邊挖資源,解決學生發展“重點”;群英薈萃研討謀篇,解決學生理論“熱點”;堅持理想信念不動搖,解決學生困惑的“盲點”;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解決制度冷漠的“冰點”;扎實細致做思想心理工作,解決學生內心“痛點”;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破解學生思想“焦點”;關鍵時刻不掉鏈子,解決學生前行的“拐點”;以夢為馬不負韶華,激發師生奮進的“燃點”;樹立理想信念,給學生一個永恒的“支點”;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充分展現工作“亮點”。

  上下聯動。打通大中小幼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提升系統性、整體性和梯度性。貫通立德樹人的總體目標,注重小學到中學、中學到大學的兩大銜接,遵循思政工作、教書育人、學生成長成才三大規律,體現理論、價值、現實、實踐四個邏輯,形成教材(教學大綱)、課程設置、教師隊伍、資源平臺、評價體系五大合力,在共研、共融、共建、共享、共維中縱向銜接、橫向貫通,同課異構、協同共進,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將思政課建設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精彩課程。

  跨界融合。聯手各行各業樹立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理念。打通思政課與社會實踐的接觸面,開辟思想政治教育“新場域”。開門辦課,將各門思政課的實踐課程與義工、志愿服務等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探索將思政課成績與學生德育評價掛鉤,思政課教師要走到學生中去,不僅要率先當兼職輔導員、班主任,還要帶隊組成“實踐導師團”,提供社會實踐選題指導,形成可持續常態化制度;在“行走的課堂”上引領、培養學生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將鮮活的理論成果與現實情況融入課堂教學,讓教材內容變得“立體”而“豐富”。

  (作者周曄系北京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院長)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