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三聚焦”“三協同”破解地方高校轉型之困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3-23  閱讀:次   |
42.9K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在通往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選擇上,轉型發展成為必由之路。2015年,《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出臺,從國家層面倡導和推動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賀州學院作為廣西轉型發展試點高校,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以“三聚焦·三協同”模式有力破解了轉型發展過程中資源約束、主體缺失、競爭力不強等重重困境,在西部地方本科院校中形成了示范引領。

  聚焦人才培養合力,推進產教融合協同育人。衡量高校質量高低的核心指標是人才培養質量。西部地方本科院校基本上都是師專升格的新建本科院校,普遍面臨著人才培養主體單一、教學資源匱乏等問題。在國家轉型發展政策的指引下,學校實行開放辦學,推進校企合作,構建起開放融合的多元參與、雙主體協同育人機制,構筑應用型人才培養共同體。一是建立產教融合專職機構,成立辦學理事會、合作發展聯盟,出臺《賀州學院校企合作管理辦法》,推行“兩院一體”管理體制,實行共建的行業學院(現代產業學院)與掛靠二級學院“兩塊牌子一套人馬”。二是匯集多元資源,共建教學平臺。與鳳凰教育、中興通訊等15個知名企業,共建覆蓋主干專業的教學實踐平臺近20個,建成鳳凰數字媒體學院等13個行業學院。三是“引企入教”,推進“雙主體”育人。按照“八個共同”將企業資源有效融入到教學過程中,教學過程實行“一課雙師”,協同培養面向行業產業的應用型人才。協同育人機制的建立,有效緩解了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實踐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破解了應用型人才培養單一主體的困境,形成了多主體參與人才培養的合力。學校教學資源極大豐富,人才培養能力明顯提升:入選全國“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1個,2021年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個、省級示范性現代產業學院3個;獲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5項。

  聚焦內生發展動力,推動校地融合協同創新。西部高等教育的發展與東中部地區相比較為緩慢,除辦學資源存在區域失衡現象,還有高校服務地方能力不足的瓶頸問題。為破解這一難題,必須推動校地融合,構建“校地共建、校城共生”互動雙贏機制,通過建立需求導向的特色學科專業和融合創新平臺,推進“四鏈融合”,實現校地、科教協同創新的良性互動發展。一是專業鏈對接產業鏈,建設特色學科專業。學校立足區域戰略需求,圍繞地方“千億元產業”,優化專業結構,新增了茶學、粉體材料科學與工程等特色專業20個,形成了食品、康養、材料等特色專業群。二是人才鏈對接創新鏈,建立融合創新平臺。聯合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江南大學和廣西科學院等,建起支撐地方產業需求的院士工作站、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中試基地等創新平臺19個,獲批省級一流學科建設點2個。由此解決了地方高校專業特色不明顯、專業設置與地方產業鏈脫節,與地方經濟發展契合度不高等問題,激發出高校作為辦學主體的活力。學校的內涵建設明顯增強,服務地方的能力不斷提升,呈現出校城共生的效應。

  聚焦創新創業能力,推動專創融合協同發展。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貫穿高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地方本科院校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的目標在于提高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讓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的同時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學校構建了“課堂、基地、平臺、園區”四位一體的雙創教育體系,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覆蓋所有學生,有效提升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和就業創業競爭力,促進學生全面協調發展。一是立足課堂,以“雙創課程”“課程雙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喚醒創新意識,構建師生共創共同體,實現專創有機融合。二是建好基地,以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和省級創新創業基地為依托,實現實踐教學運行常態化,推進專業技能與創新實踐能力共同提升。三是巧搭平臺,通過“漓江學堂”“村鎮學院”搭建起合作平臺,實現高校間課程的合作、學校與社會的互動,促進專業素養與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四是聯動園區,以擁有兩個國有博物館的博學園、匯聚眾多企業的生態產業園為載體,健全雙創教育生態系統,為雙創教育提供強大的支持體系。雙創教育效能顯現,學生就業創業能力顯著增強。在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獲國家級獎項578項,其中,在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獲1金2銀9銅。學校成為廣西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連續5年獲評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突出單位。

  (作者吳郭泉系賀州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