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聚焦強志氣 圍繞壯骨氣 著力增底氣 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3-25  閱讀:次   |
42.9K

  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指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請黨放心、強國有我”是億萬青少年接起時代接力棒對黨和人民作出的承諾和誓言,也是高校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必須回答好的時代課題。高校必須加快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聚焦強志氣,協調推進課程育人體系建設

  志氣來源于信仰,心中有信仰,腳下才會有力量。強志氣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從縱深維度推動黨的創新理論“三進”,教育引導廣大學生進一步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打牢成長成才的科學思想基礎。

  辦好立德樹人關鍵課程。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高校承擔著人才培養的重要職能,具有對學生進行集中性、持續性、系統性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天然優勢,高校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辦好高校思政課責任重大。高校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作為重點學科、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重要學院、思政課作為重要課程,加強“大思政課”建設,持續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從學理厚度和實踐偉力上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貫穿和融入高校思政課,結合黨的百年歷程,引導廣大學生貫通源與流、感悟難與進、把握治與成、融會根與脈,不斷增進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自覺踐行者、積極傳播者。

  強化所有課程育人功能。課程思政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所有高校、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要承擔好育人責任,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有效破解好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兩張皮”問題,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高校要緊緊圍繞國家和區域發展需求,結合學校發展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思政體系,深度挖掘各學科門類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將價值觀引導貫穿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實現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

  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高校要廣泛開展以黨史為重點的“四史”學習教育,發揮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的協同育人效應,從理論與實踐聯系、歷史與現實貫通、國際與國內比較的角度,講深講透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教育引導學生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真正理解中國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背后的成功基因和密碼,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矢志不渝聽黨話、跟黨走,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圍繞壯骨氣,深入推進文化育人體系建設

  骨氣來源于自信,始終胸懷國家民族,方能擔當時代重任。壯骨氣要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為鮮明主題,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引導廣大學生涵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做到與祖國共進、與時代同行。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礎,也是立德樹人的寶貴資源。高校要堅持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己任,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人才培養各環節。在研究闡釋上,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華和時代價值,理清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和基本走向。在教育教學上,要在講好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的同時,開設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文化課程,推出相關精品教材,激發學生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感。在校園文化建設上,推進戲曲、書法、高雅藝術、傳統體育等進校園,讓學生在課程教學、講壇講座、校園活動、參觀體驗、社會實踐中了解中華文化變遷、觸摸中華文化脈絡、感受中華文化魅力。

  加強革命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與改革事業中創造的,是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集中體現。加強大學生革命文化教育,是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要載體,對學生道德養成和品格塑造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近期,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已發布。高校要準確把握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精神譜系的內涵,深入挖掘時代價值,積極探索路徑載體,將偉大建黨精神等有效融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引導廣大學生自覺弘揚革命傳統、賡續紅色血脈。

  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要牢牢掌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校園文化主陣地、教師主力軍作用,凝練形成能夠體現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和師生精神風貌、價值追求的校風、校訓、校歌和大學精神等,涵養優良校風教風學風,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種下真善美的種子,教育引導學生把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自覺把小我融入大我,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著力增底氣,全面推進實踐育人體系建設

  底氣來源于能力,只有在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才會長才干、有作為。增底氣要堅持“五育并舉”,完善創新創業教育、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服務活動等有機融合的實踐育人工作格局,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奉獻意識,教育引導廣大學生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實踐中激揚青春、建功立業。

  強化創新創業教育。青年學生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加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

  強化社會實踐鍛煉。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大學生必須在理論學習的同時,躬身各種社會實踐,運用所學理論知識指導實踐活動,才能最終形成實踐—理論—實踐的完整閉環。高校要將學校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貫通起來,在教學實踐中側重于學做結合,通過動手實驗增強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在社會實踐中側重于知行合一,通過參加勞動鍛煉增強學生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教育引導學生將“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有機結合起來,在實踐鍛煉中增長智慧才干,在艱苦奮斗中錘煉意志品質。

  強化志愿服務活動。青年志愿者事業是我們黨領導的共青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創新工作領域、服務社會需求的重要創舉。高校學生志愿服務是加強大學生奉獻精神教育、增強社會責任擔當的重要途徑。高校要大力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培養志愿服務意識,壯大志愿者隊伍,加強學生志愿服務活動規劃、管理、指導、培訓和服務等,深入開展好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項目,廣泛開展扶貧支教、敬老助殘、普法宣傳、疫情防控和大型活動賽事服務等多種形式的志愿服務,完善志愿服務評價認證,推動志愿服務常態化、社會化、項目化運行,讓青年學生在志愿服務中把人生理想同祖國前途、民族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始終做到扎根人民、奉獻國家。

  (作者來興平系西安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