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地方高師院校如何推進新型智庫建設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3-26  閱讀:次   |
42.9K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建設一批國家亟需、特色鮮明、制度創新、引領發展的高端智庫,重點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政策研究。地方高師院校作為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學科門類齊全、人才資源集中和深度對接地方教育的優勢,在新型智庫建設方面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但就當前實際情況看,地方高師院校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發展定位不準、特色不鮮明、研究范式單一、技術賦能不夠、建設主體薄弱、管理體制機制不完善等問題。

  近年來,沈陽師范大學聚焦教師教育主業,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推進新型智庫建設作為高水平師范大學建設和服務地方發展的重要任務,積極探索具有地方高師院校特色的新型智庫建設新路徑。

  明確地方高師院校新型智庫新定位。地方高師院校新型智庫建設作為推進地方高校轉型發展、推進科研方式轉變、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機制,在統籌推進服務地方教育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國家戰略以及服務自身深化綜合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重新定位自己,在地方性、教育性、國家水準、校本發展中找到平衡點和最大公約數。一項基于地方的優質教育資政成果,如果能夠為國內其他地區破解同類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推動相應教育領域的改革發展,則實現了既服務地方,又超越地方,產出了更有價值的智庫成果。近年來,學校完成的《關于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的建議》《中國民族教育發展藍皮書》《中國教育扶貧藍皮書(遼寧篇)》等資政成果先后被相關部門采納,學校也獲批為教育部首批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單位。這些探索和成果在輸出地方高師智慧的同時,也帶動了學校的高質量發展。

  構建地方高師院校新型智庫研究新范式。高校智庫建設絕不是單純的應用研究,絕不意味著不需要學理研究,而是要圍繞有待破解的重大實踐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的多學科、跨學科、交叉學科的學理性研究。這就要求其研究范式從純學科導向的基礎性、學術性學理研究向問題導向的學理研究與應用研究并重轉變,實現研究范式重構。學校依托教育部職業技術教學研究基地、教育改革與教育效能研究院、基礎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兒童教育創新實驗室等載體,圍繞遼寧省乃至全國上述領域的重大政策、戰略規劃、實踐問題,開展教育學、心理學、經濟學、工學等多學科領域的學科交叉研究,產出了一批高質量理論成果,并轉化為相應的資政成果,同時孵化孕育并加快推動了具有地方高師院校特色的新文科、新工科建設。

  賦予地方高師院校新型智庫建設新動能。教育信息化2.0時代,不同高校間和高校內部的同類型、不同類型智庫間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可實現“分散的數據”和“分布的智慧”的連接與整合,實現智庫間的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產生智庫創新發展裂變效應,為地方高校智庫建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學校創辦的遼寧省高校新型智庫——基礎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依托遼寧省電化教育館,不僅實現了與全省大中小學教學信息數據互聯互通,也實現了與中央電化教育館的數據共享,極大拓展了自身的數據空間和智力資源,也為學校的遼寧省大數據產業校企聯盟等其他智庫建設提供了數據和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了技術媒介賦能智庫建設。

  共建地方高師院校新型智庫建設新主體。地方高校新型智庫建設需要高校教師、政府、行業精英等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單一主體難以產出高質量的智庫成果。學校充分整合了教育學、管理學、法學、社會學、經濟學等相關學科優質教師資源,與遼寧省人大共建“沈陽師范大學社會治理研究中心”,建立相關學科教師與在遼相關行業的全國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對接機制,共同組建智庫共同體。人大代表“出題”,相關學科教師與人大代表憑借各自的學術優勢和行業實踐優勢聯合開展政策研究和調查研究,共同“做題”,撰寫高質量的議案建議,既提高了人大議案建議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也提升了高校教師的行業實踐能力。

  創建地方高師院校新型智庫建設新體制。一流的地方高校新型智庫建設需要一流的管理體制和機制作保障。2021年,學校獲批教育部職業技術教學研究基地“遼寧職業教育研究院”。為了將研究院建設成為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決策資政于一體的實體性高端智庫平臺,學校設置了與二級學院平行的組織架構,實行省校共建共管機制。在內部管理體制上,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項目首席專家負責人制。理事會為智庫的最高決策機構,下設咨詢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理事會由省政府、省教育廳、學校領導與管理者、學科專家組成,對研究院的發展規劃、經費預算、課題研究指南等重大事項進行宏觀指導和管理。咨詢委員會由國內外有重大影響力的職業教育領域專家學者組成,為研究院的學術研究、政策研究、可持續發展提供戰略性、建設性的意見建議。學術委員會為研究院學術研究指導性機構,由校內外職業技術教育領域中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組成,負責指導研究院成員開展學術研究、人才培養、政策研究等工作。通過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為新型智庫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作者盧偉系沈陽師范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副教授,本文系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百千萬人才工程”資助項目階段性成果)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