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贏得戰略主動的底氣從何而來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4-14  閱讀:次   |
42.9K

  ■理論特稿·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戰略主動即善于把握事物發展的總體趨勢,在統攬發展全局上所具有的自主行動能力,反映的是看問題的高度和深度。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戰略問題,積極倡導戰略思維,將贏得戰略主動作為應對復雜多變的形勢、化解風險挑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制勝之道。戰略主動即善于把握事物發展的總體趨勢,在統攬發展全局上所具有的自主行動能力,反映的是看問題的高度和深度。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的事業就大有希望。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要著重把握和運用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深刻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善于從全局、長遠和大勢上作出戰略決策的寶貴經驗,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勇于擔當、積極作為、鼓足底氣、贏得主動。

  能否贏得戰略主動,事關能否科學規劃偉大事業,充分發揮戰略優勢。在戰略上,優勢和主動、劣勢和被動互為因果,密不可分。人類歷史發展實踐也表明,綜合國力雄厚,觀大局謀大勢,戰略主動,底氣充足,在國際競爭中就占有優勢,能夠更加自如地處理危機風險。反之,國力貧弱、安于現狀,往往就會喪失發展機遇,顧此失彼陷入被動,受人牽制。優勢與劣勢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戰略格局的變化相互轉化,只有時刻掌握主動才能保持競爭的優勢。善于科學謀劃全局,爭取戰略主動,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大優勢,既是一種思維能力,也是一種治理智慧。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講話指出:“長征勝利啟示我們:一個黨要立于不敗之地,必須立于時代潮頭,緊扣新的歷史特點,科學謀劃全局,牢牢把握戰略主動,堅定不移實現我們的戰略目標。”正如長征中每一次行動突圍的勝利都是在全局戰略部署下的勝利,最終贏得了戰略主動權。新時代新長征路上,各項事業的全面協調發展,必須立足于維護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至千里,時刻爭取戰略主動。

  能否贏得戰略主動,事關能否有效化解風險挑戰,轉危為機乘勢而上。戰略上的機遇和挑戰也是對立統一的關系。當前國內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變化,各種可以預見和不可預見的因素不斷增多,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同時是各方面風險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戰也十分嚴峻。”總書記告誡我們,想一帆風順推進我們的事業,想順順當當實現我們的奮斗目標,那是不可能的。要審時度勢贏得戰略主動,不能無所依靠被亂花迷眼,也不能妄自菲薄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歷史規律的望遠鏡科學預測,善于把脈世界發展大勢,善于從林林總總的表象中把握整體、全局和本質,不斷增強斗爭本領,化危為機,轉危為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代背景下,危機和機遇同生共存,克服了危險即迎來機遇,失去了機遇就會面臨風險。外部的壓力可以戰略性轉化為內在發展的動力,內部治理的缺位也會給外部施加干涉影響提供可乘之機。贏得戰略主動不僅需要目標堅定、心無旁騖的奮進者姿態,同樣需要立足長遠、謀劃全局、重點突破的思維能力和善于抓住機遇的強大戰略自信。

  贏得戰略主動的底氣來源于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形成的戰略思維能力。現實世界是從歷史中延續而來,現實與歷史無法割裂,只有系統全面地學習了解歷史,才能深刻清晰地把握現在和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黨總是能夠在重大歷史關頭從戰略上認識、分析、判斷面臨的重大歷史課題,制定正確的政治戰略策略,這是黨戰勝無數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有力保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堅持全面抗戰路線,提出和實施持久戰戰略總方針和一整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成為全民抗戰的中流砥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提出劃分三個世界的戰略,打開中國外交新局面,贏得了國際社會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尊重和贊譽。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實現了黨和國家工作中心向經濟建設的戰略轉移,制定了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明確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不斷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回顧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和鑄就的世紀偉業可以發現,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開山劈路、運籌帷幄的戰略決策史。一次次歷史性的戰略抉擇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次次贏得歷史性的戰略主動。

  贏得戰略主動的底氣來源于新征程上清晰的戰略目標和科學的戰略謀劃。贏得戰略主動不是要考慮今天該做什么,而是考慮明天要怎么做。贏得戰略主動,首要任務就是要立足全局和長遠確定戰略目標。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進一步明確了方向重點。中國共產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要時刻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把握歷史發展大勢,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奮力實現既定目標。篤定的戰略目標著眼于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黨和國家不懈奮斗的追求,體現了百年大黨在戰略謀劃上將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作為中國夢的本質內核和戰略愿景。實現戰略目標,贏得戰略主動,必須圍繞目標進行科學的戰略部署謀劃,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牢牢掌握新時代新征程上的戰略主動權。

  贏得戰略主動的底氣來源于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新的戰略指導。理論指導的先進性是戰略上最大的先進性,理論創新的主動性是戰略上最大的主動性。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對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通過理論創新解放思想、凝聚人心、贏得戰略主動的寶貴經驗作了全面總結。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戰略規劃上不能沒有靈魂,失去了凝聚人心的思想基礎就失去了進步的力量。一百年來,黨團結帶領人民不斷前進的思想理論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被任何力量指定,而是源于黨和人民實踐中產生的共同利益,發軔于攜手并進的偉大事業,凝結在矢志不渝的統一目標。我們的黨是一個大黨,領導的是一個大國,進行的是偉大的事業,只有理論上的清醒,才會有政治上的堅定和戰略上的自覺。從人類發展更長遠的視野來看,我們正處于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交織激蕩的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必然伴隨著思想文化領域的復雜多變。從國內來看,利益主體更加多元,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任務異常艱巨。如果戰略指導缺位,會使人們缺乏思想文化定力、韌性與從容,要么在多樣性文化觀念中無法自立,要么茫然四顧迷失自我。與一百年前相比,今天的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擺脫了過去落后蒙昧、一盤散沙的局面,胸有理想,意志堅強,團結一心,和諧有序,決不會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贏得戰略主動的理論底氣也會越來越沉穩。

  贏得戰略主動的底氣來源于黨領導人民一張藍圖干到底的戰略定力。馬克思指出:“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贏得戰略主動的局面不可能坐享其成,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前進道路上也容不得等待和彷徨。新征程上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畏首畏尾就會錯失機遇陷入被動,唯有一往無前、毫不懈怠才能化險為夷,贏得主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發揚釘釘子精神,只有一錘接著一錘敲才能把釘子釘實釘牢:“一張好的藍圖,只要是科學的、切合實際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大家就要一茬一茬接著干,干出來的都是實績,廣大干部群眾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我們的事業只有一代接著一代干,保持戰略定力和耐心,秉承“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久久為功,持之以恒,才會真正贏得戰略主動。

  我們要深刻把握戰略和策略的辯證統一關系,將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策略要服從服務于全局戰略,戰略的主動局面來自于每一個策略的靈活科學。策略不偏向、不變通、不走樣,立足全局的戰略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實現既定目標。策略與戰略配合得當,相得益彰,黨和國家的事業就能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作者丁凱  姜林宏系中國人民大學)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