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以科學思維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4-26  閱讀:次   |
42.9K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大學教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科學思維方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武器。推進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要求高校管理者和思政課教師必須學習和掌握科學思維方法,準確把握新時代思政教育的重要意義和總體要求,準確把握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和學生成長成才規律,使思政教育真正入腦入心。

  戰略思維把握全局

  辦好新時代的“大思政課”

  戰略思維是從全局視角和長遠眼光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與基本規律,從戰略高度解決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問題的科學思維方法。辦好新時代的“大思政課”,必須樹立戰略思維,統攬全局,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認知和視野格局上下功夫。

  用戰略思維把握思政課改革的時代使命。高校要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中來看待辦好思政課的重要意義,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

  用戰略思維把握思政課改革的政治內涵。高校要充分認識新時代推進思政課改革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內在要求,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

  用戰略思維把握思政課改革的實踐要求。高校要加強黨對思政課建設的全面領導,強化思政課改革的頂層設計,不斷完善政策制度體系。堅持思政課在課程體系中的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作用,將“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融為一體,不斷優化師資隊伍體系、學科體系、課程體系、教材體系以及日常教育體系建設。

  辯證思維抓本質

  牢牢把握“八個相統一”

  辯證思維是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注重矛盾分析,注重從事物的普遍聯系和發展出發看問題,從紛繁復雜的事物表象中把握本質、把握規律的科學思維方法。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必須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

  “八個相統一”要求高校運用辯證思維對思政課教育教學規律、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等一系列規律深化科學認識,是推進思政課改革的重要遵循。例如,將“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放在首位,充分體現了政治性是思政課的本質屬性,辦好思政課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同時,要在講政治的基礎上講理論,突出理論性、學理性,在培養學生理論認知的同時,引導學生解決理論困惑、培養理論思維、提升理論素養。又如,通過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進而做到“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

  因此,不論是高校管理者還是思政課教師,都要牢牢把握“八個相統一”要求,不斷提升思政課教育教學的科學化水平,與時俱進地推進理念思路、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的改革創新。

  創新思維促發展

  完善思政課教學模式

  創新思維是破除迷信、打破常規、善于因時制宜、知難而進、開拓創新的科學思維方法。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以及針對性。

  在創新教學內容方面,要加強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建設,以政治認同、家國情懷、道德修養、法治意識、文化素養為重點,系統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系統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堅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價值判斷、價值選擇和價值塑造能力。通過把學校的辦學特色、校史校情和辦學精神融入課程教學,用學校的精神和文化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

  在創新教學模式方面,要以學生學習成效為中心,深入組織開展“案例式、探究式、互動式”教學模式改革,積極推廣小班化教學、小組研討、課堂實驗等課堂組織形式。將革命教育基地、企事業單位、主題文化展館等作為“移動課堂”,利用歷史文化要素、革命斗爭要素、改革開放要素、實業報國要素不斷豐富教學載體和形式,突出思政課教學的實踐性。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持續推進互聯網+、智能+教育教學改革,大力加強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運用慕課、專屬在線課程等完成對實際課程的改造。推動建設“思政課教學創新實驗室”,推進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手段在思政課“教”和“學”兩端的運用,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

  在創新教學管理改革方面,要加強教學組織管理,強化對學生的選課指導,實現各門思政課有序銜接。完善集體教研、集體備課機制,組建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改革創新教研團隊,發揮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完善課程教學評價,改進學生考核評價,實施過程評價、作業評價、考試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考核評價,建立專家考評、教師互評、學生測評相結合的評價機制,強化考評結果運用,以評促建,提高思政課整體教學水平。

  歷史思維觀大勢

  從歷史中得到啟迪和定力

  歷史思維是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把事物置于過去、現在、未來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進行思考,努力揭示事物發展的內在邏輯性和規律性的科學思維方法。重視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傳統,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時期,思想政治工作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新時代推進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歷史參照和歷史借鑒。對于高校而言,要站在“兩個大局”的歷史交匯點,把握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歷史使命,通過加強思政課建設這一鑄魂工程來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對于思政課教師而言,要具有歷史視野,熟悉中外歷史,用歷史教育學生、啟迪學生,能夠把握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五百多年的歷史、近代中國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多年的歷史、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歷史、新時代的偉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把道理講清楚。對于課程設計而言,要加強歷史資源的運用,緊密結合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充分利用歷史資源、紅色資源,讓學生了解歷史、懂得歷史,理解黨因何而生、紅色政權從哪里來、新中國怎樣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發展,從而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還要堅持底線思維,有效應對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引導學生準確運用好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武器,直面批判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守好道德底線、學術底線、誠信底線;堅持系統思維,以深化課程改革、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完善支撐保障體系為重點,以推動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為目標,統籌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各方作用,形成育人合力;堅持法治思維,為學生講授憲法和法律相關知識,增強學生法治意識和規則意識,引導學生自覺做到遵紀守法,自覺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

  (作者汪勁松系西北工業大學校長,張煒系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