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世界一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
建設世界一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 ——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在五四青年節即將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思想深邃,為我們扎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設世界一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最關鍵的在于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中國人民大學注重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和馬克思主義教學與研究,被譽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領域的一面旗幟”。無論時代變遷,其始終不變的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展現了“黨辦的大學讓黨放心、人民的大學不負人民”的精神品格。歷史經驗表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證。牢牢堅持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才能把握正確辦學方向、走出中國特色之路,更好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才能站穩政治立場,更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科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等建設,辦出世界一流質量。
建設世界一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傳承好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回望歷史,中國共產黨的百年發展史與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史緊密相連、榮辱與共。很多大學在烽火硝煙中誕生,很多大學在黨的關懷下發展壯大,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鮮明的紅色基因,是激勵無數青年走近黨、了解黨、加入黨的重要陣地。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建設世界一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加強校史資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深挖校史中的“紅色元素”,豐富思政課的內涵和素材,引導學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知史愛校;要創新方式方法,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以及黨推動高等教育發展的故事,激勵廣大師生繼承優良傳統,賡續紅色血脈,讓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成為廣大師生的自覺追求。
建設世界一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堅持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從培養“革命的先鋒隊”,到培養“萬千建國干部”、培養“國民表率、社會棟梁”,再到培養“復興棟梁、強國先鋒”,中國人民大學為我們樹立了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的典范。世界一流大學是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引領者,是“國之重器”。建設世界一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必須把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心懷“國之大者”,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始終與國家現代化和民族復興同向同行。要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在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中引領時代,在服務國家重大發展引擎中展現作為,在錨定國家重大科學技術中解決“卡脖子”問題,造就真正服務國家的棟梁之材,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
建設世界一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扎根中國大地。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這要求我們必須扎根中國大地,探索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中國道路和中國模式。“世界一流”是對一所學校辦學水平的要求,“中國特色”則是中國國情、社會制度和民族文化對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扎根中國大地,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走自己的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辦學目標,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扎根中國大地,必須立足國情民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堅持“四為服務”,為解決中國的問題辦教育、做學問。扎根中國大地,必須堅定文化自信,以高度的自尊、自信與自覺從厚重的歷史積淀和改革創新的新成效中汲取力量,努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轉化為建設世界一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優勢。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我國已經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建設世界一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必須立足新時代新征程,科學回答好“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更多的“復興棟梁”“強國先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