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資助應向發展型模式升級
學生資助工作在決勝脫貧攻堅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當前社會背景下,學生資助工作的重點應進一步優化資助設計,從動力、精神、情感、投入、關系、能力等各方面提供支持,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發展困境,幫助他們更好成長成才,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對此,可以從創新資助方式、加強精神引導、構建支持網絡、培養綜合能力等方面,探索高校全面育人的發展型資助模式,充實大學生資助工作的內涵,助力大學生高質量發展。
資助類型向效率傾斜。“獎優”有助于激勵學生追求進步,資助經費向成績優秀和能力突出的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傾斜,能收到較大成效。為更好兼顧效率與公平,可以創新多元化、個性化、訂單式的資助方式和內容,做到“扶志”和“扶智”相結合。一是加大對優秀學生的獎勵力度,提高獎學金額度,在獎項等級設置上拉開差距、分開檔次,更好發揮獎學金的激勵功能,充分調動學生追求進步的積極性。二是創新效率型資助模式,如對有科研興趣和潛力的學生設立學術提升計劃,為他們追求更高層次的人力資本創造條件。
注重心理幫扶與人格培養。高校資助工作需要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心態應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正確對待貧困,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一方面,引導全校教師、管理和服務人員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給予他們盡可能多的關愛,盡量避免因工作中的不慎言行給他們帶來的心理傷害和負擔。另一方面,積極營造學習先進、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立體宣傳網絡,讓更多自強不息的勵志典型得到關注,以榜樣的力量形成朋輩示范效應。
構建全方位學習支持網絡。通過直接幫扶,堅持最需要、最廣泛、最大限度的原則,從獎、貸、助、補、減、勤等方面多管齊下,以多種渠道和方式切實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經濟負擔,為他們減少經濟之憂。在物質資助之外,構建學習支持網絡。例如,設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業檔案追蹤和預警計劃,對學生的課程設置、時間投入、學業適應、成績表現、獎勵榮譽等進行全程實錄,動態掌握學生的學業發展情況,對問題學生及時預警,持續關注;宣傳推廣優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習經驗。
強化素質培養與綜合能力提升。高校應積極探索新途徑,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搭建實踐平臺,通過參觀調研、公司實習、志愿服務以及社團活動的開展,激發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神成長的內在動力,讓他們在鍛煉自我和服務社會中發掘自身優勢,提高自我認知、開發自我潛能、加強自我管理、提升人際溝通團隊合作和組織協調的綜合素質,找到自信,進而努力學習、積極生活。此外,高校還可進一步促進勤工助學崗位由勞務型向服務型、技術型、研究型轉變,通過公文寫作、辦公軟件使用、英語口語等技能培訓,提升學生學術研究、創新創業、職業發展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成為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作者韓麗麗系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助理研究員)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