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河南科技大學 地方綜合性大學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踐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5-06  閱讀:次   |
42.9K

  河南科技大學是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教育部門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河南省重點建設的綜合性大學之一。

  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時代要求,結合學校發展實際,經過長期的研究與實踐,學校創建了全過程培養的創新創業教育校園新生態,創新了全要素協同的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新機制,創立了全方位推進的創新創業教育驅動新工程。

  新生態——創建全過程培養的創新創業教育校園新生態

  1.構建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新體系

  學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以培養“德才兼備、基礎扎實、善于實踐、勇于創新”的創新型人才為目標,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人才培養理念,實現了按專業類招生培養、按專業分流培養、按能力分類培養的“三階段”人才培養過程,設計了通識教育、基礎教育、專業教育及實踐教育“四模塊”課程體系,拓寬了“一院一平臺”“一院一基地”“一院一競賽”的“三層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途徑。系統構建了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的“1343”人才培養新體系,為推進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了依據。

  2.開拓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新模式

  學校重點建設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的創新創業公選課程,形成了由基本課程、創業模擬、專業課程、經驗傳授等內容構成的1個課程模塊;針對不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目的,選擇建設菁創、管工融合、創意培訓等N個實驗班課程模塊;依據任選課程開設能力拓展公共選修課,面向“四新”專業開設針對性專題選修課程,提供大學生創業基礎網絡資源選修課程,組成X個選修課程模塊。開創了創新創業教育“1+N+X”課程建設新模式,為提升學生創意、創新、創業的思維和技能打下良好基礎。

  3.落實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新要求

  近年來,學校制定和完善了《普通本科學生學籍管理細則》《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意見》《課外素質教育學分管理暫行辦法》等12個教育教學管理文件。改革了學生學籍管理、課程選修模式、課堂教學規范等“三類規定”,主要包括休學創業、輔修雙學位、課外培養成績單、創新創業實踐、學分轉換、任選能力培養課程模塊、跨學科專業選修課程、專業核心課程講授科技前沿知識等,將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新要求落實到人才培養全過程。

  4.增強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新活力

  學校實施“名師講堂”“互動課堂”“教師講課大賽”“教師專業綜合能力競賽”“教師信息化技術大賽”“教師企業實踐鍛煉”等多個教師能力提升計劃,突出提升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實踐能力、指導能力等三種能力。出臺《大學生創新創業導師管理辦法》等文件,著力打造一支專兼結合的高素質創新創業教學隊伍,使創新創業教育成為教師教學的理性認知和行動自覺,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5.創建創新創業課外培養新架構

  學校積極推進大學生課外培養的實踐探索,實現了大學生課外培養理論、管理、實踐的“三個創新”。提出了大學生課外培養的六大工作模塊、十二條培養具體路徑、四種素質培養目標和十種能力目標,創新了大學生課外培養理論。將大學生課外培養按課程進行管理考核,建立大學生課外培養成績單,并納入培養方案,創新了大學生課外培養管理。大學生課外培養形式豐富多樣,在“互聯網+”“挑戰杯”“創青春”“節能減排競賽”等國家、省級學科競賽中成績優異,創新了大學生課外培養實踐。

  6.打造創新創業教育新平臺

  學校注重營造創新創業校園氛圍,打造了指導服務平臺、宣傳教育平臺、雙創實踐平臺等創新創業教育“三個平臺”。指導服務平臺為學生進行創業個性化指導與咨詢,宣傳教育平臺培育創新創業文化,雙創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舞臺,讓廣大學生接受創新創業氛圍的熏陶,激發廣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實踐。

  新機制——創新全要素協同的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新機制

  1.構建辦學特色與社會需求相融合新機制

  學校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始終堅持服務發展導向。洛陽積極培育機器人及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六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牡丹、健康養老等五大特色產業,為學校拓展了服務發展空間。學校在為重型裝備、農業機械、軸承齒輪等行業服務過程中,打造了一批優勢特色學科專業,豐富了服務發展資源。學校積極推進協同創新,構建立體多元的交流合作平臺,使學校的創新增長效應得到釋放,提供了服務發展支撐。堅持服務發展導向、拓展服務發展空間、豐富服務發展資源、提供服務發展支撐,培養更多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構建了“合作共贏+創新發展”的辦學特色與社會需求相融合新機制。

  2.構建專業教育與科技創新相融合新機制

  基于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新體系,根據各學科不同特點、專業特征、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的不同要求,緊跟科技創新發展,推進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的10個新興專業和3個產業學院建設,深化了國家12個卓越培養計劃、6個“四新”專業和5個實驗班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構建了“緊跟創新+促進創新”的專業教育與科技創新相融合新機制。

  3.構建人才培養與行業協同相融合新機制

  學校長期以來依托區位優勢和行業優勢,通過校企協同育人,著力培養卓越人才;校地協同育人,著力培養緊缺人才;校校協同育人,著力培養復合型人才;軍民融合育人,著力培養國防人才。積極拓寬產教融合的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逐步形成了協同育人的鮮明特色和發展優勢,構建了“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與行業協同相融合新機制。

  4.構建雙創實踐與專業實踐相融合新機制

  學校以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為導向,以大學生科技訓練計劃為抓手,以學科競賽為動力,強化學科專業實踐基地、創新平臺、創業基地、眾創空間、大學科技園等的內涵建設,構建了“培養+訓練+競賽”三級循環和“創新平臺+創業基地+眾創空間+大學科技園”四層遞進的雙創實踐與專業實踐相融合新機制。

  新工程——創立全方位推進的創新創業教育驅動新工程

  學校積極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更高層次、更深程度、更關鍵環節上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建設一流課程、一流專業、一流師資、一流質量文化,全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升級版,引領帶動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學校啟動了雙創教育改革引領、開放課程培育創優、一流本科專業創優、基層組織達標創優、教學質量達標創優等五個驅動工程,將創新創業教育根植于課程建設、專業建設、隊伍建設、質量文化建設之中,創立了全方位推進的創新創業教育驅動新工程。

  驅動工程啟動兩年來,新增教育部門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104項、“四新”教育研究項目5項以及省級教學研究項目34項;新增省級教學研究成果獎45項,其中特等獎4項、一等獎22項;新增國家一流專業11個、省級一流專業21個,新增國家一流課程4門、省級一流課程34門;新增國家和省級現代產業學院各1個;新增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12個、先進個人45人,創新創業教育驅動工程取得了顯著成效。

  人才培養取得顯著成效

  五年來,在校大學生在“互聯網+”“挑戰杯”“創青春”等全國、省級大賽中獲獎4471項,其中國家特等獎21項、一等獎276項;完成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1725項,發表論文861篇。在第四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中摘得1金2銀3銅,位居河南省高校首位、全國第17位。2017年學校獲得“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稱號,連續多年榮獲“河南高等教育質量社會滿意院校”等稱號。

  先進材料及智能裝備科技創新團隊入選團組織“小平科技創新團隊”,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大學生創業中心榮獲“2016年全國大學生創業百佳社團”稱號。學生魏斐入選團組織2017年大學生創業英雄100強;校友毛健民創立的廣州建德機電有限公司,在第五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先進制造行業總決賽中獲得亞軍;校友閆琳創立的武漢庫柏特科技有限公司獲第七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先進制造行業總決賽亞軍,已獲1.47億元風投融資。“小康農民講習所”發起人、農民創業平臺“樂活星創天地”創辦者、第四屆“互聯網+”金獎獲得者吳迪探索的“數字農業+扶貧”模式,在南陽、商丘、焦作、長春等地開花結果,帶動1.2萬人創業就業,創業土地規模達5萬余畝,累計創收1.2億元。他的事跡先后被中央電視臺、《農民日報》等媒體報道,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中國青年創業獎創業先鋒獎、河南省青年五四獎章、CCTV年度“三農”人物、河南省第二屆大學生創新創業標兵等榮譽。

  (孔留安 宋書中 徐紅玉)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