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傳統手工藝進高校的教學實踐探索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5-07  閱讀:次   |
42.9K

  山西呂梁歷史文化悠久,截至2021年底,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0余項,其中國家級16項、省級53項、市級117項,有12位國家級傳承人、73位省級傳承人、250位市級傳承人。如何傳承保護、發掘利用好這筆寶貴的地方文化資源,是呂梁學院深入思考的問題。

  傳統手工藝進課堂,是以國家相關政策和學校發展轉型為指導,基于美術學專業教學特點及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而進行的一項有益探索,旨在構建創新實踐為主的教學模式,突出應用型高校專業建設特色,培養適應地方需要的藝術應用型人才。

  從2011年起,呂梁學院藝術系嘗試打破單一封閉的美術課堂教學框架,邀請非遺保護項目傳承人走進美術學專業課堂,開展長期授課或臨時性授課,讓師生更加真實和形象地感受“土味兒”民間手工技藝,汲取民間藝術營養,豐富創作思想和手法。通過多年探索,逐步構建起“教師+手工藝人”教學模式,校內美術專業教師與校外民間手工藝大師同堂授課,合力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技藝傳承和文化管理能力,引導學生自覺形成手工藝傳承與保護意識。為充分調動教與學積極性,學生在完成大一基礎課程的學習后,師生間進行雙向互選,之后再開展進一步的學習研究。教師把真實項目引進課堂,手把手帶著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夯實學生專業技能基本功,真正實現了教、學、做一體化。

  聚焦教學課程體系優化目標,在人才培養體系和實訓實踐中,著力強化傳統手工藝傳承與人才素質培養協同發展,有目的、有計劃地優化重組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美術學課程體系。目前已開設“中陽剪紙”“柳林木版年畫”“嵐縣面塑”等5門課程,確保美術學專業學生每學期不少于48課時。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依據課程教學安排,分配給學生相應的手工藝作品制作任務,讓學生在跟著“老師傅”實際制作過程中掌握基本技能,邊看邊學,邊做邊悟。同時,將傳統手工藝帶入第二課堂,以講座、選修課的形式納入整體教育教學體系,加強學科滲透,讓廣大師生得到藝術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在開放式教學平臺應用方面,堅持開放式辦學理念,推進校校合作、校企聯合培養。呂梁學院藝術系與省內多個兄弟院系、文創企業等簽訂合作協議,積極開展產教融合深度實踐,實現優勢互補,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2020年,與呂梁市離石區金卓藝烙畫工藝有限公司開展合作,由企業提供實習基地、設備、原料,企業選派優秀技師到學院授課,學院教師受聘為企業員工進行創作培訓。通過校企雙方的互聘,學生在教學中獲得專業技能訓練,也帶動企業提升員工素質、創新產品、打造本土手工藝品牌,真正實現了高校與企業雙贏。

  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能夠有效幫助教師更新教育理念,優化教學設計,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育人質量。2021年啟動的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創新項目“傳統手工藝引入高校美術課堂的探索與研究”案例庫,內容涵蓋各類傳統手工藝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工藝理念、制作流程及文化內涵,主要包括手工藝品的研發背景、產品特色、優勢、創新性,傳統手工藝進課堂的教學實施策略、價值探究。重點探討傳統手工藝與當代審美結合,設計制作具有東方美學的創意產品。同時,通過對來校講學的專家教授進行座談采訪,學習調研傳統手工藝進課堂實踐案例的先進構建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斷拓展、完善、豐富案例庫內容。教學案例庫的建立,不僅適用于該研究方向多門課程的指導和應用,而且構建了高校藝術類教育一體化教研工作模式,打通了藝術類教育師資阻隔,建立了共建、共享、共研模式,創新了藝術類教師教學常規管理與培訓,促進了美術學專業課教育教學水平提升。

  (作者趙曉燕系呂梁學院藝術系,本文系2021年度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創新項目“傳統手工藝引入高校美術課堂的探索與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2021726)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