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農村醫生定向培養邁向新階段
近日,在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做好2022年中央財政支持中西部農村訂單定向免費本科醫學生招生培養工作的通知》中,“為中西部鄉鎮衛生院培養訂單定向免費五年制本科醫學生共計5918人”的消息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其實,這只是教育部每年5月底之前例行發布的年度性工作安排。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不確定性風險和財政收支緊平衡的當下,農村定向醫學生國家免費培養確實令人鼓舞。
為中西部農村訂單定向免費培養醫學生源于2009年12月六部門印發的《關于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其中提出“從2009年起,對志愿去中西部地區鄉鎮衛生院工作3年以上的高校醫學畢業生,其學費(助學貸款)由國家實行補償(代償)”。此后,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于2010年制定的《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規劃》提出農村訂單定向免費培養重點項目,指出國家分三年為中西部地區每個鄉鎮衛生院培養一名擬從事全科醫療的醫學本科畢業生。同年6月,發改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國家財政補助標準。不難發現,這些政策是在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背景下出臺的,根本任務是要解決中西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緊缺的難題。
為深入推進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教育部根據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總體上逐步增加招生數量。到2021年,已為中西部22個省份3萬個鄉鎮衛生院培養了7萬余名定向醫學生。當然,這一過程離不開中央財政資金的有力支持。中央財政采取專項轉移的方式,通過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提升(衛生健康人才培養)項目補助資金,支持地方實施“農村訂單定向免費培養醫學生”。
應該說,這項政策的持續實施,極大地改善了我國中西部地區基層醫療衛生系統醫生數量嚴重不足、素質不高、隊伍不穩定、激勵不足等問題。與此同時,鑒于其“定向”培養的明確定位和在就業安置、職業發展等方面的強有力保障,2015年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免費醫學生原則上只招收農村生源,并且培養工作向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國家扶貧開發重點工作縣傾斜。這對于實施教育精準扶貧和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作為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內容,中西部農村醫生定向培養需要面向2035年現代化遠景目標,通過高水平的實施邁向新階段。關鍵的舉措在于三個方面:一是深化以全科醫生為核心的醫學教育改革,形成農村基層醫療衛生體系的人才培養補充機制。二是推動醫學院校的培養成本的科學核算,針對性適時調整提高生均撥款標準,進一步加大投入保障力度。三是強化以職業發展和收入增長為核心的農村醫生綜合待遇保障體系建設,全面提升農村醫生的社會地位。
(作者楊小敏系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