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中國大地 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扎根中國大地 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的重要講話
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書記 李建勤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辟闡釋了實現民族復興歷史偉業賦予高校的戰略使命,深刻論述了新發展階段我國高等教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形象揭示了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深厚內涵,生動描述了堪當民族復興重任時代新人的價值追求,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意義重大、催人奮進,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戰略性、指導性,是新時代新征程加強黨對高等教育全面領導的綱領性文獻,是推動高等教育更好服務國家戰略的全局性號令,是激勵高校師生愛黨報國的根本性指引。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準確把握、堅決貫徹落實,切實以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深刻把握根本方向和歷史方位,胸懷“兩個大局”,心系“國之大者”,遵循教育規律,扎根中國大地,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
扎根中國大地,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要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回答好“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黨辦的大學讓黨放心,人民的大學不負人民。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就是要著眼于抓好黨和人民的事業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就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知行合一、學以致用,以創造之教育培養創造之人才,以創造之人才造就創新之國家。
四川是人口大省、經濟大省,也是教育大省。新中國成立以來,四川高等教育從小到大、由弱到強,辦學規模、辦學質量和服務經濟社會能力不斷提升。四川現有高校134所,在校學生192萬人,教師14萬人,其中兩院院士19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扎根中國大地,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征程上,面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優秀人才的迫切需要,面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黨和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我們必須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指導高校切實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高青年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守正創新、開拓進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培養更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開路先鋒、事業闖將。
堅定“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目標定位
扎根中國大地,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要堅定“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目標定位,實現好民族復興歷史偉業賦予高校的“基礎研究的主力軍、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戰略使命。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決定了我國教育獨特的內在邏輯和生成規律。從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看,我們先后學習了歐美發達國家和蘇聯的辦學模式。但是,我們的高等教育興起的歷史背景不同、發展的制度和路徑相異、承擔的使命和時代責任有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不能跟在別人后面依樣畫葫蘆,簡單以國外大學作為標準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新路。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中國特色”的核心是堅持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本質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世界一流”的基礎是構建一流大學體系,重點是提升原始創新能力,路徑是堅持開放合作。“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就是建設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就是擴大教育開放、更多地與世界一流資源開展高水平合作,就是面向未來培養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成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成為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引領者。
近年來,四川高校堅決落實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52所民辦高校全部配備了黨組織書記,創建黨建工作品牌103個,提煉優秀“支部工作法”205個,實現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實施科研經費、科研產出、成果轉化三個“倍增行動”,高校轉化科技成果占全省76%以上,全省高等教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扎根中國大地,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征程上,四川高校要堅持扎根中國、融通中外,肩負“主力軍”“策源地”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加強黨的建設作為根本保證、服務國家作為最高追求、學科建設作為發展根基、深化改革作為強勁動力,科學定位、差異發展,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
堅持“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同向同行
扎根中國大地,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要堅持“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同向同行,辦好思政課這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辦好高校、辦出世界一流大學,必須牢牢抓住人才培養這個關鍵。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必須抓緊抓實抓好。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我們的高等教育面臨多重挑戰。以思政課為抓手,統籌推進“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既是穩當下、抗風險的現實需要,也是利長遠、固根本的戰略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要健全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體制機制,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政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要切實發揮立德樹人作用,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人,傳承紅色基因、筑牢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培養高尚情操,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身心和人格健康發展。
四川加強思政課程和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配齊配強專職思政課教師,充分發揮專兼職思政課教師作用,入選首批國家級普通本科教育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12門、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12個,入選全國高校思政課名師工作室3個;推進113所高校共建“易班”,實名用戶200余萬個,活躍度、訪問量位居全國前列;積極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8個省級重點馬院全部與中小學結對,育人格局更加優化、育人質量全面提高。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扎根中國大地,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征程上,四川要推動高校充分挖掘思政教育資源,立足自身優勢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善用“大思政課”,引領大中小學思政課共建,打造一系列具有全國影響的思政“金課”,幫助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筑牢信仰之基、把穩思想之舵,引導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落實“做好‘經師’、成為‘人師’”更高要求
扎根中國大地,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要落實“做好‘經師’、成為‘人師’”更高要求,做好培養造就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這個基礎工作。“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世界一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有世界一流的大師。
“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們的教師既精通專業知識、做好‘經師’,又涵養德行、成為‘人師’,努力做精于‘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高校教師提出的要求,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高校教師隊伍,必須以強化高校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師風建設為首要任務,以提高教師專業素質能力為關鍵點,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為突破口,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師成長發展規律,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教育引導廣大教師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爭做“四有”好老師,當好“四個引路人”。
四川從戰略高度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高標準、嚴要求,突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師德養成,拓寬文化視野,提高綜合素養,為建設教育強省打下了堅實基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扎根中國大地,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征程上,四川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化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在健全發展支持體系、完善待遇保障機制、優化管理評價制度、推動教師隊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方面出實招求實效,著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業務能力、育人水平、創新能力,著力培養“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楷模精神、“嚴愛相濟、潤己澤人”的職業操守,引導高校教師努力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