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些浮躁 多一些定力
少一些浮躁 多一些定力
吳陳陽(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21級本科生)
陳開和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副院長
主持人語
當今時代,技術發展快速,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就業形態不斷發生變化,許多人渴望與時俱進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以適應新的環境。那么,學習如何速成?面對五花八門的“零基礎速成班”,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許多速成培訓機構存在的種種亂象,該如何治理?且看三名年輕大學生的思考。
新聞回放
近來,配音、插畫等“零基礎速成班”迅速躥紅。一些培訓機構宣稱“小白”也能學、學會即能接單賺錢,但實際上所謂的速成套路滿滿。不少學員投訴其收費高、退款難,課程不靠譜,推薦接單的承諾難兌現。
潮水之下,安知何人裸泳?“互聯網+”為靈活就業賦能,社會對綜合型人才的需求也使學習的概念得到拓展,但與此同時,跟風報名各類“速成班”的現象越來越多,其背后是知識流變下人們的普遍性焦慮。而這種焦躁風氣助長了一些“速成班”的失范行為,加之相關規定的不完善,追責變得更加困難。
破解速成迷思,識破速成套路,亟須端正學習的姿勢:既要有投身學習的勇氣去突破自我,又要有縱深學習的耐心去對抗速成的誘惑,還要有終身學習的魄力去驅散人生的焦慮。
不論是出于興趣抑或是迫于生活,每一個敢于走出舒適區、投身學習的個體都值得被尊重,因為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總能夠自覺或不自覺地完善自我。但不管是哪種“速成班”,如果脫離客觀的學習規律而以“速”自稱,都將成為下一個“量子波動速讀”。要想識破“零基礎速成班”的層層套路,我們需要意識到:“成”的背后不是“速”,而是積累。一種技能的掌握,既不能僅依賴所謂名師與課程的“精神按摩”,也不能止步于“我購買了課程,所以我應該成為大師”式的自我感動,縱深學習是熟練掌握知識的必要過程,也是自我發展的必由之路。如果意識不到這一點,“小白”恐怕很難不成為黑心機構手中的“小白菜”。
從轉型社會對于知識、技能的重視與需求來說,終身學習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必要的,但我們需要少一些浮躁與焦慮,多一些耐心與定力。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