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獎勵申報容不得半點虛假
針對當前科技獎勵申報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中國科學院科研道德委員會日前發布《關于在科技獎勵推薦過程中常見問題的誠信提醒》,針對當前科技獎勵推薦、申報過程中存在的不規范問題,給出7條提醒,倡導在科技獎勵申報過程中的誠實守信行為。
其實,中國科學院科研道德委員會自2018年以來,已連續5年以“提醒”的方式倡導誠實守信行為,內容涉及學術論文署名、科研倫理、科研活動原始記錄、在公眾媒體上發布學術成果等,基本上涵蓋了科研活動全過程。
科研誠信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誠信提醒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是實現誠信教育和預防懲戒的有力抓手。針對科技獎勵申報中容易觸碰的紅線、底線問題,如在申報材料中弄虛作假,夸大研究成果的學術價值、示范效果和經濟效益,私下聯系評審專家,影響干預評審過程等,以友善提醒、公告周知等方式,警醒科研人員不要抱有浮夸浮躁、投機取巧、沽名釣譽等僥幸心理和功利思維,能夠發揮誠信教育和預防懲戒的雙重功效。
一段時期以來,對科研人員的考核評價,往往以論文數量多寡、刊物影響因子高低、項目經費額度大小、各種獎勵和人才頭銜層次級別為依據,進行相對簡單化的數字化管理與評價。此種評價和獎勵制度存在一些弊端和漏洞,催生了推薦申報過程中的造假行為。
誠信乃立身之本,科研誠信是科技創新的基石。學術之所以成為學術,是因為它代表著人類認真求知的過程。無論是高校、科研院所的教學科研人員,還是行業企業的創新研發工作者,在當下日益強調產教融合的時代背景下,皆是立德樹人的直接踐行者,他們的言行影響著一代代科研新生力量。學術已不僅是“為己之學”,更是未來搶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天下之公器”。
鑒于此,強化科研人員的誠信自律,是科研誠信建設的重要基礎性工程。除了前面談及的誠信提醒之外,科研人員更須修煉好自律內功。一是要夯實科研誠信認知基礎。通過主動接受學風建設及宣傳教育,認真學習剖析學術不端行為的典型表現和現實案例,全面認知學術失信的嚴重危害,深刻明晰科研誠信的恒久價值。二是要激發科研誠信情感。選擇學術之路,抑或是把學術作為終身志業,便是甘心選擇與恪守學術倫理規范、嚴守學術道德底線為伴。三是要鍛鑄科研誠信意志。將獻身學術、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矢志科研、甘坐冷板凳的求真決心,持續轉化為自律自覺維護科研誠信的意志。四是規范科研誠信行為。健全科研原始數據檔案,力促科研活動與評價透明化、可操作化,主動接受科研共同體的監督與評議。
誠信是科研人員的必備素養,也是構筑國家科技創新大廈之基石。未來,我國在科技創新之路上謀求更大的動能優勢,也自當筑牢科研誠信這個根基。
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目標,從客觀上決定了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也對科研人員的誠信自律提出了更高要求。廣大科研人員應主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領域,在基礎前沿研究、重大理論創新領域取得一大批原始性、突破性成果,這來不得半點虛假、容不得任何浮夸。事實上,這也是對科研人員誠信自律的進一步強化,如此才能引領帶動科研人員練好自律內功,持續營造一流的科研學風。
(作者張立遷系天津大學研究生院副研究員)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