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雙一流”建設的時代意蘊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以下簡稱“雙一流”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2022年1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若干意見》從九個方面就“十四五”時期深入推進“雙一流”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作出了具體安排,標志著新一輪“雙一流”建設正式開啟。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雙一流”建設既是時代強音,也是時代命題,關乎教育強國和人才強國建設。做好這一時代答卷,首先必須從戰略高度深刻認識“雙一流”建設的重大意義,理解和把握“雙一流”建設豐富而深刻的時代意蘊。
“雙一流”建設堅持的是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必須牢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根本遵循。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建設“雙一流”,辦學方向是第一位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我國大學最鮮亮的底色。”“雙一流”建設的實踐沃土是中國大地,“雙一流”建設的發展之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強調,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這些重要論斷,是“雙一流”建設的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脫離了扎根中國大地這個最大實際,脫離了思想真理和科學理論的指導,“雙一流”建設就丟失了辦學方向,很難在辦學實踐中取得成功。因此,“雙一流”建設要堅定正確方向,牢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根本遵循,加強黨對“雙一流”建設的全面領導,確保“雙一流”建設行穩致遠。
“雙一流”建設服務的是國家戰略,必須牢牢把握心懷“國之大者”這個政治站位。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若干意見》明確了“雙一流”建設的新方位、新使命、新要求。這個新方位、新使命、新要求就是要面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開啟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加快邁向教育強國的步伐。“雙一流”建設服務的是國家戰略,不是一般戰術;解決的是國家急需,不是一般事項。因此,“雙一流”建設必須始終牢牢把握心懷“國之大者”這個政治站位。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通過“雙一流”建設這一戰略部署,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人力資源轉化為巨大的人才資源優勢。也就是說,面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我們必須著力實現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的轉變,實現建設教育強國的目標,進而支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雙一流”建設瞄準的是世界一流,必須牢牢把握一流標準這個世界眼光。
教育傳承過去、造就現在、開創未來。“雙一流”建設所承擔的更是開創未來的使命。《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對標2030年更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以及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人才強國的目標。根據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和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有關數據信息,“雙一流”建設高校已有若干所大學進入了世界前100強、一批大學的一流學科進入了世界大學學科前100強。步履雖艱,行者將至。面向2030年和《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奮斗目標,“雙一流”建設必須牢牢把握一流標準,瞄準世界一流,培養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對此,我們既要充滿教育自信,又要腳踏實地,勇攀高峰,做新征程的奮斗者和開拓者,在不同領域和方向繼續堅持特色、提升優勢,爭創更多世界一流,構建一流大學體系,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雙一流”建設培養的是高層次創新人才,必須牢牢把握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
當今世界,人才競爭已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關鍵要素,人才資源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第一資源的特征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凸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歸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顯然,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離不開強有力的人才支撐,而人才的源頭活水在教育。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大學作為人才培養的重鎮,“雙一流”建設要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把育人和育才相統一,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牢固確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特別是要著力解決關鍵領域“卡脖子”問題和人才培養供給不足問題,更加突出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的責任擔當,主動對接和加快培養國家急需領域的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努力為實現教育強國和人才強國目標發揮主力軍作用,作出無愧于新時代的貢獻。
(作者湯哲遠系北京外國語大學綜合改革辦公室、“雙一流”建設辦公室主任)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