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新時代怎樣提升來華留學生思想教育工作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5-31  閱讀:次   |
42.9K

  作為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來華留學工作是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舉措。世界各國來華留學生是傳播中華文化、支持理解中國、推動中國贏得世界認同的重要人才資源。新時代,加強留學生思想教育是值得深思與探索的重要課題。

  新時代留學生思想教育的歷史使命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立足新時代,亟須深思與探索來華留學生思想教育新的歷史使命。

  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來自世界各國的留學生是推動多元文明交流合作、攜手共進的重要力量,在溝通中國與世界的過程中發揮著橋梁作用。習近平主席在給北京科技大學全體巴基斯坦留學生的回信中指出,“中國歡迎各國優秀青年來華學習深造,也希望大家多了解中國、多向世界講講你們所看到的中國,多同中國青年交流,同世界各國青年一道,攜手為促進民心相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新的歷史階段,加強留學生思想教育,促進他們了解真正的中國,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要求。

  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外部條件。國際舞臺需要更多熱愛和平、開放共享、理解和支持中國的國際化人才。要對留學生普及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知識,通過形式多樣的學習和文化活動,推動留學生成為知華、友華、親華、愛華的國際人士,從而積極宣傳有關中國道路以及中國發展的正面、全面信息,減少外部勢力對華雜音的影響,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為推動高等教育現代化貢獻力量。“高等教育現代化是支撐、推動和引領中國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引擎。”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加大品牌專業和品牌課程建設力度,構建來華留學社會化、專業化服務體系,打造‘留學中國’品牌”。《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要求,“優化出國留學工作布局,做強‘留學中國’品牌,深化教育國際合作”。由“打造”到“做強”,足見留學生思想教育對于回應和滿足高等教育現代化需求的迫切性。

  為推動國際傳播、講好中國故事貢獻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留學生在傳播好中國聲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他們通過親身感受表達出來的中國故事,往往更接地氣、更具真實性和說服力。華中科技大學留學生阿德漢·賽義德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個人經歷寫成的著作《堅定——一個外國人的武漢日記》,就是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的經典案例。

  新時代做好留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路徑策略

  正確把握總與分的關系,構建全員育人工作體系。一是加強政策研究,做好頂層設計。高校是開展留學生思想教育的主體單位,要在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指導下,結合自身辦學實際,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發展路徑,科學規劃留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二是加強通力配合,注重校內協同。目前國內高校多由國際教育學院統籌留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要在此基礎上,形成融合教學、管理、校園文化、后勤保障等全要素的工作機制,明確分工、協同推進,充分調動全校各級各類力量共同參與留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三是加強輔導員配備,注重隊伍建設。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聯合制定的《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明確要求,高等學校應當設置國際學生輔導員崗位。要加強留學生專職輔導員的選配與聘任工作,定期組織工作培訓和交流分享,提升其業務能力。

  正確把握顯與隱的關系,抓好課堂教育主陣地。一是建立一套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教學體系。“辦法”中明確規定,漢語和中國概況應當作為高等學歷教育的必修課。要將漢語、中國概況等內容貫穿于課程建設,編入教學大綱與教學計劃,積極引導留學生知華、友華、親華、愛華。二是培養一支通曉外語、專業精深、立場堅定的師資隊伍。要統籌學科專業優秀師資,并有針對性地定期加以培訓,確保在課堂教學和日常溝通中,任課教師能堅守正確的政治方向、把握正確的師生相處模式、善于處理涉外言論。三是構建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教學模式。留學生的專業教學、課余輔導、專業實踐、畢業設計等方面,在傳統線下教學的基礎上,應充分發揮線上教學優勢,打造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正確把握知與行的關系,搭建實踐育人新平臺。一是實踐感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帶領留學生參觀考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參加中華文化講座等,讓留學生親身感受我國自古以來“天下為公、和而不同、協和萬邦、民吾同胞”的歷史思想、“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和“人心和善”的道德觀。二是實踐感知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的奮斗史。組織留學生觀看脫貧攻堅紀錄片和圖片展,帶領留學生到美麗鄉村、特色小鎮、中小學等地參觀,親身感受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奮斗所取得的成就。三是實踐感知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在先進制造業、互聯網金融、電子信息技術、綠色生態旅游等產業建立留學生實踐基地,定期組織留學生開展實踐活動,感受中國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就。組織開展適合留學生的社會志愿服務活動,讓留學生感知和分享中國在社會、民生上的進步發展。

  正確把握收與放的關系,嚴把人才培養入口與出口關。一是確保生源質量。要建立規范、全面、嚴謹的招生入學質量保障體系,除審核相關書面申報材料外,采取適當形式進行入學考核,全方位了解留學生的學業、家庭、個人等情況,切實保障留學生生源質量。招生入口關要外松內緊,加強留學生背景調查,時刻緊繃意識形態安全這根弦。二是加強過程管理。學校要與出入境、轄區公安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加強對留學生的簽證審核與管理。留學生所在的國際教育學院要加強與教務處、研究生院、學生處、相關學科專業的溝通聯系,建立留學生全過程管理機制。嚴格獎學金管理,保障留學生的人才培養質量。三是重視留學生校友工作。接收留學生的高校要建立留學生校友組織,有效開展校友工作,推動留學生校友和學校共同發展。可以分國家、區域建立海外校友會,并建立開發校友專門網頁與系統,為海外校友提供來自中國母校的持續支持與優質服務。

  (作者王萍系湖州學院院長辦公室/國際交流合作處)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