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童;顒 杜絕兒童權益被侵害
如今,隨著童裝市場的快速發展,童模商拍、少兒模特培訓等相關機構大量涌現,一些問題也暴露無遺。據報道,目前童模市場仍處于一個不成熟的階段,行業亂象頻出,如一些家長強迫童模長時間工作、一些童模培訓機構虛假宣傳吸引客源、培訓師資水平參差不齊等。
在家長們看來,自己孩子當童模,既是學習一門技能,也是補貼家用,不需要外人說三道四。孩子是自己的固然沒錯,但也不是怎么對待都可以,還有一個合不合法的問題。有些父母將孩子當成搖錢樹,甚至為了拍攝效果不惜在現場對孩子動手,這已經構成了家庭暴力,明顯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相關規定。一旦情節嚴重,則構成虐待。
義務教育法規定,“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依法保證其按時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未成年人保護法則明確規定父母不得“放任或者迫使應當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失學、輟學”。家庭教育促進法中也有類似要求。如果童模父母只顧拿孩子當工具掙錢,拒不讓孩子上學,就侵犯了孩子受教育權利,就不是家務事。
偶爾參加一些走秀活動,貼補家用未嘗不可,但要把孩子當“勞動力”,恐怕就走向了歧途。我國法律明確規定,“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保護其身心健康,保障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不得允許其被用人單位非法招用”。一些童模雖然沒有被正式招用,但實際情況與開“童模家庭作坊”毫無二致,與勞動法規背道而馳。
至于一些培訓機構,也經不起法律的檢視。有的根本就沒有培訓資質,教師不是模特專業出身,也沒有模特行業從業經驗,通過參加模特師資培訓班,在短時間內學習模特基礎知識、授課技巧后就上崗授課了,造成有的孩子上了模特課程后,反而身姿出現問題,甚至一些錯誤動作給孩子帶來了身體傷害。
還有的培訓機構不履行承諾,答應的“一對一”變成了“一對多”,承諾的走秀活動變了味,所謂的比賽過程非常潦草,置裝費、化妝費、報名費等付了不少,出現合同違約現象,甚至詐騙錢財。一些打著零收費名義的寄拍平臺,會通過所謂的“新用戶必須接海淘單”“無活躍度限制接單”等手段變相收費,也都與相關法律規定不符。
一個新興行業的發展,必須建立在法治基礎之上。盡管自2019年“童模妞妞被踹”事件發生后,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人民檢察院發布《關于規范童;顒颖Wo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意見》,對活動場所、內容、強度等作出詳細規定,最高檢也有發聲。但為長久計,有必要出臺更明確的法律法規,在全國范圍內進一步規范童模行業,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也讓一個新行業更健康、更可持續地發展下去。
(作者劉婷婷系空軍軍醫大學法學副教授)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