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如何成為教師核心技能
長期以來,教學設計是一項被習慣性忽視的教師核心技能。若問,何為教師核心技能?答案以“上課”居多,即便認識到備課的重要性,多為經驗之談,專業性則有待省察。殊不知,備課是良心活,更是技術活,不是經驗活。
基于此,我們需要在反思的基礎上,以現代教學設計理論與技術改造優化傳統備課,使之真正成為新時代好老師的核心技能。
比教學流程更重要的是目標
傳統備課過于依賴、崇尚經驗,卻缺少對經驗的深度反思,正所謂“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名師,寫三年反思就能成名師”。實際上,寫反思未必能成名師,寫好教案也能成名師,關鍵在于是不是真正的教學設計與反思。真正的教學設計具有創新性、專業性、科學性。但這樣的好設計不多,就像好演員總是感嘆好劇本太少、腫瘤科醫生總是感慨好方案太少。要想做出專業的教學設計,需要反思當下備課的問題,再找到解決之道。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反思?傳統備課真正需要反思的是什么?
很多教師寫在教案后的反思,多是針對教學過程中細枝末節的零打碎敲或者修修補補,且多是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為中心。典型例證是教師備課之初首先考慮的是“我要教什么”“我怎么教”,而不是“學生學什么”“學生怎么學”。說得通俗一點兒,備課理念主要表現為思路,而教師的思路大多局限于教學流程的思路。實際上,比教學流程更重要的是目標。所以,課堂教學質量問題的病癥在課堂,根源在備課,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還是教師備課的理念、思路有問題,技術和操作是第二位的。
所以,傳統備課最大的問題不是經驗化而是現代教學設計理念與技術的缺失,經驗化只是其表征。傳統備課缺乏真正落地的現代理念,也沒有多少專業技術,更多的是長時間模仿和經驗積累。久而久之,教師常常陷入繁忙而單調的“平庸之惡”。對抗“平庸之惡”的最好辦法,就是在反思理論根基的基礎上,思考另一種可能:我備課的理論依據對不對?有沒有更好的思路?當教師用“基于學教評一致性”的思路做設計的時候,就已經在超越原有的經驗了。
搭建理論實踐的融通之橋
事實上,盡管教學設計的學術研究成果豐碩,但與實踐領域的備課宛若楚河漢界:要么是理論轉化不夠,要么是實踐缺乏理念引領。當我們在成都的一所學校真正拉開備課改革序幕時,教師急需一整套教學設計的具體技術和操作要領。但我們發現,能借鑒的也只有為數不多的案例,而且,教師在實踐中難以應用學習。把抽象的教學設計原理轉化為可操作的技術系統,絕非易事,但這個任務完不成,傳統備課的專業化改造就不可能真正起步。
經過幾年的行動研究,我們逐漸建構、優化出了一個基于“學教評一致性”教學設計的操作系統,包括專業標準、技術、模板、操作要領、案例等。有了專業標準,教師還需要更具化的教學設計模板和技術才可操作,還需要鮮活的案例去借鑒,實操環節還需要有人示范和持續指導……就這樣,我們在實踐的沼澤地里和教師一起摸爬滾打,從最初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標準、技術和要領逐漸走向完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逐漸解決了課標分解、目標敘寫等專業難題,實現了一些技術、模式的創新,體驗到收獲的幸福。這一過程是研究者、管理者和教師合作的過程,是一個不同主體相互碰撞、學習、磨合的過程。理論轉化為實踐的同時,也有新的理論再生,可謂“理論與實踐的融通”。
但是,是不是有了眼下這條路,教師們就可以沿著它大批、快速、輕松通過呢?
不是。盡管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形成了一整套“基于學教評一致性”的教學改革方案,盡管理念、標準、技術、案例以及配套的專著、手冊有了可以示范的教師,培訓機制基本建立,但我們也發現很多學校和教師并沒有真正認識到教學設計作為高級復雜技能的重要性和專業性:要么意識不到學習的緊迫性,要么學習中有明顯的急功近利思想。
事實上,即便有了相對成熟的教學設計實操方案,要使之內化為教師的核心技能,仍需要一個長期、專業的研修過程。簡言之,包括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專業閱讀為手段,學習教育目標分類學、學習心理學、教學設計等理論知識。不學習,教師就很難高質量完成重難點環節。我們提倡學校組織教師共讀指定書目,有目標、有任務、有分享、有激勵,形成閉環,提高質量。讀書的另一重要目的是引發反思,教師有了新理念的視野,才能具備反思力。
第二階段,在實操培訓中,骨干教師學會關鍵技術的基本操作,這一步是從知識形態走向操作形態。
第三階段,至少進行為期一年的校本主題研修;谡鎸嵉慕虒W情境,專家、教師一起,分主題研修教學設計的過程不可或缺。它不僅是前期學習的鞏固,更是教師在實際操作中把新的理念與技能內化、再生的過程,是超越經驗走向專業的必經階段。
三個階段走下來,實乃一場系統的教學改革。
“備課專業化”從一個單純的理念,發展為一套教學設計操作系統、一種課堂教學改革模式。星光雖弱,卻是推動基礎教育改革的現實力量。我們堅信,只要堅持專業思維、實踐關切,通過更多同道者的努力,教學設計會成為更多新時代好老師的核心技能、專業素養。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作者張愛軍系東華理工大學師范學院)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