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合力切實減輕畢業生租房壓力
媒體報道,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復產復工加速,同時疊加畢業季來臨,人才吸引力較強的一線、新一線城市以及都市圈核心城市、省會城市租房市場紛紛迎來需求增長,各地租金價格的變化趨勢也吸引著多方關注。
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邁入社會首先面對租房問題,租金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從數據來看,畢業旺季,租房需求攀升,租金出現波動。但是相比于往年春夏季租金上漲幅度來看,今年的漲幅并不算“明顯”。對于一些租賃平臺來言,由于前幾個月疫情管控導致房源空置、租客減少,都想趁著管控放開、畢業求職潮趕緊出房。所以,還出現了一些地區房租在降的情況。
城市恢復煙火氣,租房需求回暖是好事。但對于剛從校園邁入社會的畢業生們來說,工作還不夠穩定,收入處于起薪階段,對租房價格更為敏感。因此,一個穩定、價格友好的住房租賃市場對畢業生們來說尤為重要。而這需要政府部門、住房租賃機構等多方合力,營造一個健康的市場,幫助畢業生邁好租房關。
對于政府部門來說,是要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加快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存量盤活和增量上市。加強住房租賃價格監測,建立健全相關預警機制,完善市場信息發布,減少信息不對稱。同時,通過限定租金或者租金漲幅等價格干預措施,穩定租金水平,將租金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對此,應該針對個人出租、中介出租、保障性租賃住房、市場化長租房設置漲幅上限,更加全面地兼顧市場的公平和穩定。比如,在《關于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防止大拆大建問題的通知》中就明確規定,做好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城市住房租金年度漲幅不超過5%。此外,針對市場化長租房,考慮其在業主收房、租客出房、租期維護方面都投入較多成本,也有專家建議租金漲幅不得超過10%。
當前,我國大部分租賃房屋由個人房東出租,專業化住房租賃和保障性租賃住房相對占比不足,這也是導致“非理性漲房租”“惡意驅趕租戶”現象頻發的一大主因。相對于專業性住房租賃機構,對個人房東的監管普遍存在“管不到、管不住”的問題,這也是監管亟待完善和強化的環節。而對于專業化住房租賃機構來說,既要堅持規范發展,要在提高租賃住房品質、保障和維護青年租房權益上多下功夫,更要充當穩租金的正面角色。
近日,一項面向全國大學生發起的問卷調查顯示,74.31%受訪者表示自己或親友在租房中遇到過一定的困難,僅12.08%表示很順利,從未遇到過租房問題。這也說明當下住房租賃市場發展不夠規范。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把“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作為重點任務之一,發展專業性住房租賃市場,進一步規范市場主體的行為,無疑是破解租房難題的一個重要方向。面對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也呼吁長租企業針對畢業生推出更多優惠舉措,減輕畢業生租房壓力。
城市的活力系于青年,系于人才,當下各地都在著力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著力提高城市對青年發展的吸引力、承載力和凝聚力。解決好新市民、年輕人住房保障問題,讓青年安居樂業,無疑是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為城市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舉措,如此才能不斷增強城市的創造力和活力,為推動產業提質升級、搶占未來機遇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凌丹華系媒體評論員)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