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紅色資源滋養青少年愛國情懷
近日,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用好烈士褒揚紅色資源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了積極發揮烈士紀念設施紅色教育陣地作用,充分調動廣大青少年積極性、助力英烈精神研究和宣傳,深化英烈精神教育實踐進學校、進社區,加強對在校烈士子女的關心關愛等系列舉措。這對于引導廣大青少年自覺緬懷、紀念、尊崇、學習英雄烈士,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血脈、革命薪火代代相傳具有重要意義。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也是中華民族的希望。作為青少年,往往處于人生理想信念、價值觀念和行為取向亟待形塑的關鍵階段。面對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和文化多樣化等錯綜復雜影響,如果不及時進行引導和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則容易導致青少年國家意識淡薄和民族精神的缺失。因此,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加強愛國主義情懷培育,就需要從小做起、從教育抓起,確保系好系牢人生第一粒扣子,走好走穩人生第一步臺階。
紅色資源作為中國最鮮活的歷史教材,記載著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見證了中國社會最深刻、最偉大的變革,凝結著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紅色基因,從而成為了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可以說,革命時期遺留下來的遺物、遺跡、遺址等歷史遺存以及后來修建的紀念碑、紀念館、紀念堂等物質形態的文化資源,就是一座“紅色寶庫”和“精神富礦”。因此,我們一定要利用好紅色資源,發揮好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的優勢,引領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尤其是青少年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用好紅色資源,講好中國的紅色故事,不斷增強紅色教育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關鍵在于不斷創新教育內容和形式。推動紅色文化資源進教材、進校園、進課堂;結合抗戰勝利紀念日、烈士紀念日、國家公祭日、國家憲法日等特定紀念日,來組織廣大青少年參與各種活動,不斷增強其儀式感和使命感;結合青少年發展階段和教育規律,采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等高科技手段,實現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從而創設全景式、體驗式、沉浸式等多元化的教育環境;著力構建中央重視、政府主抓、學校推進、社會支持、家長參與、學生受益的紅色教育體系,不斷厚植青少年愛國主義情懷,從而堅定新時代青少年崇高理想信念。
愛國不僅僅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更需要落實到行動中。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獻國家。對于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愛國情感的培育環節,同時也要重視愛國主義的表達環節,也就是要引導廣大青少年積極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使愛國熱情以更加科學文明的方式得以抒發。這就意味著要積極搭建青少年溝通社會的橋梁,使他們走出教室、走出校園,增強對國家、對社會的了解,從而使青少年在社會實踐中明確人生方向和堅定政治立場。
愛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內涵。青少年既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經歷者和見證者,更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主力軍和生力軍。因此,我們通過充分利用紅色資源,發揮好紅色資源的教育功能,進而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幫助廣大青少年更好地肩負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接續奮斗具有重要意義。
如今,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義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我們要更加重視紅色資源利用,積極引導青少年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把紅色資源作為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紅色資源的重要意義和珍貴價值,就在于其承載著黨的光輝歷史和優良傳統,并在當下持續發揮精神引領的作用。愛國是人世間最自然、最樸素,也是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
對于廣大青少年來講,我們就是通過弘揚紅色傳統、接受紅色洗禮,把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愛國主義實踐行動,引導青少年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認識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進而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紅色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在我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紅色資源星羅棋布,在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百年奮斗的偉大歷程中,紅色血脈代代相傳。我們一定要利用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如今,我們早已遠離戰火紛飛的險境,但一定不能讓廣大青少年忘記中國共產黨走過的路,忘記中國共產黨從哪里來最后要到哪里去。唯有如此,我們的紅色江山才會永不變色。
青少年最富有朝氣,也最富有夢想,而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因而通過利用好紅色資源,培養青少年愛國意識,厚植愛國主義情懷,進而激發其愛黨愛國的熱情、堅定跟黨走的信心,才能確保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傳,才能確保中國共產黨開創的革命事業不斷前進。
(作者呂培亮系中共河南省委黨校講師)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