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吸納人才要在細微處下功夫
據上觀新聞報道,深圳的一份“落榜通知”不僅安撫了失意考生,還迅速占領微博熱搜。原來,江西應屆高校畢業生陳立江面試深圳公務員遭遇“滑鐵盧”,當他心灰意冷時,卻收到考試組織方的“落榜通知”短信。
“拳拳盛意,感莫可言。報考公務員只是通往成功的千百條道路之一,年輕的深圳永遠向您敞開懷抱。”如此富有詩意的文字,你能想象得到是出自深圳人社局的“落榜通知”嗎?安慰落榜者并非政府部門必須履行的職責,但充滿人文關懷的短信內容,獲得眾多網友點贊,也讓人看到深圳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及其對人才的寬容和真誠。
近年來,“搶人大戰”頻繁上演,一些城市使出渾身解數,推出各種政策吸引人才落地。不少地方還降低落戶門檻,甚至提出“零門檻”落戶,為人才提供購房補貼等,彰顯了人才價值、知識價值。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單純依靠福利待遇難使人才真正留下,不少畢業生簽約期未滿便選擇另謀出路。
要想在吸納人才上脫穎而出,必須在細微處下功夫。何謂細微處?就是在城市的點點滴滴中營造良好的人文關懷氛圍,不僅要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更要實現情感留人。當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放棄在北上廣等大城市工作的機會,轉而到新一線城市發展。這表明,人才對城市的選擇,一方面注重一座城市的區域條件、發展機遇,另一方面也更多出于個性化的偏好,而后者往往體現在潤物細無聲的人文關懷。
這也意味著,一座城市是否值得托付青春,不只是在優惠政策、發展空間,還在于其對渴望加入者的態度,尤其是后者失意迷茫、遭遇挫折時,能否依然做到不離不棄、流露善意。深圳的“落榜通知”以小見大,釋放了開放包容的歡迎信號——只要你足夠優秀、在自己的領域足夠出色,便為你提供筑夢空間與施展舞臺,折射出其愛才惜才、將人才視作值得珍惜愛護的重要品質,在表達方式和內容承載上頗具人性溫度,擁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當下暢通無阻的自媒體環境也給了政府和人才更多雙向互動的機會。及時回應人才關切,主動分享喜悅、分擔憂慮,不失為給城市加分的工作。若勉力為之,不僅能彰顯政府對人才的態度,生動反映城市溫度,還會無形中增加人才好感和黏性,更好留住人才,儼然成為一份別出心裁的人才招募帖。
應該看到,以往談起人才引進、城市落戶,被提及最多的莫過于學歷程度、職稱等級,這無形中將很多對城市心懷熱愛的人擋在門外。如今,很多城市以不拘一格的人才政策,以立體化的標準體系,取代“一刀切”“一量尺”,讓其在搶人大戰中快人一步。接下來更為迫切的是,拿出更多硬招、實招,解除勞動力和人才落戶發展的后顧之憂,在突出細節中發揮更大力度,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比如,“一攬子”解決人才落地發展、落戶生活等各方面問題,為引進人才的配偶就業、子女入學入托提供便利服務等,在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細節上寫好文章。
人才從始于緣分的相遇相識,到最終與城市交融一體,化作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原動力,人文關懷、社會治理等都是決定性因素。在細微處下功夫,給予勞動力和人才歸屬感、獲得感,相信“天下英才盡入吾彀”將指日而待。
(作者孔德淇系媒體評論員)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