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高校要自覺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大局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11-10  閱讀:次   |
42.9K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教育、科技、人才三方面工作列專章進行整體論述,強調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明確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高校是科技、教育、人才最集中的交匯點,也是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最佳結合點,必須站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高度,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新論斷、新定位、新要求、新期待,自覺服務黨的中心任務,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大局,肩負起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崇高使命,全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首先,高校是我國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力量,是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的重要聚集地,是科技創新、知識創新的重要來源地。

  其次,一方面高校通過培養創新型人才,為實施科技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下簡稱“三個戰略”)提供人才支撐;另一方面,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為實施“三個戰略”作出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從世界范圍看,高校在國家科技競爭力、人才競爭力、創新驅動力中的核心地位和創新資源儲備庫、人才儲備庫中的核心作用早已形成共識。西方發達國家高校的科技創新長期處于引領位置,主要得益于他們通過強化國家頂層戰略設計以保障高校科技創新的絕對優勢,持續引進、培育科技人才,匯聚融合創新智力資源,注重高校科技創新成果的高效轉化和應用,打造創新生態的良性循環。

  再其次,高校所具有的科技、人才、創新三方面的獨特優勢,使其可以在高質量發展中發揮生力軍作用。高校通過參與新一輪科技革命,產出創新科技成果,開辟新的產業領域,助力我國發展“換道超車”,從而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

  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高校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必須勇挑重擔、主動作為、持續用力、久久為功。

  一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為中國式現代化源源不斷輸送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充分認識全面提高高校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人才是自主創新的關鍵所在,缺乏人才,自主創新就無從談起。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對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需求是全方位的、全新的,必須主要依靠自己的高校來滿足需求。拔尖創新人才是稀缺資源、戰略資源,不可能完全依靠外力培養。要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支撐。高校要通過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提升辦學條件、課程教材、教學科研、師資隊伍和治理能力等要素的質量。要實行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學習借鑒世界各國的成功經驗。要推動辦學模式改革,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要推動育人模式改革,面向數字化時代,努力實現規模化教學安排下的個性化學習,培養未來型人才。要推動評價模式改革,以新時代教育改革評價和國家“雙一流”建設為契機,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形成正確導向、釋放發展潛能、激發發展動能。要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教師隊伍,培養“四有”好老師。要積極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求賢若渴、尊重創造、鼓勵創新的社會環境,確保人才自主培養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

  二要充分發揮高校科技創新的獨特優勢,為中國式現代化不斷貢獻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成果。實現高水平科技自主自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是實現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高校要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釋放基礎研究、科技創新潛力。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瞄準關鍵核心技術特別是“卡脖子”問題,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貢獻力量。要圍繞關鍵核心技術和前沿共性問題,對標創新鏈和產業鏈,重點深化校企合作,加快推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要重點聚焦數理基礎智能、信息材料能源、生命生物科學、空天深地深海等前沿交叉領域,組織實施一批具有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的“卡脖子”重大攻關項目,促進項目、基地、人才、資源協同聯動,著力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和顛覆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要圍繞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鼓勵跨學校、跨地區、跨行業、跨學科組建協同創新團隊,健全協同創新與集中攻關機制,培育形成高校科技創新集群優勢。要不斷改進高校重大科研項目立項實施和過程管理,實行“揭榜掛帥”“賽馬制”和合同化管理新機制。要優化高校科技創新環境,注重高校科技創新文化,樹立正確的科研創新觀和績效觀,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健全激勵高校科技工作者干事創業、創新作為、恪守倫理的體制機制。

  三要著力建設人才高地和創新高地,為中國式現代化匯聚戰略科技力量。高校在我國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上發揮著重要的牽引性作用,通過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戰略科技人才等,推動實現科技創新,滿足國家重大科技戰略需求,通過培養一代又一代年輕人才,賡續質疑精神、審慎思維、愛國情懷、創新精神等,推動實現科技創新。要創新引才聚才用才舉措,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內急需、緊缺學科,加強與世界一流高校、科學資源進行高水平合作,創造良好的人才成長環境、科研條件和學術氛圍,在堅持發揮本國人才作用的同時,吸引世界人才向中國流動,以更高水平的教育對外開放促進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要抓緊做好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形成開放包容的有利于人才成長和脫穎而出的引才聚才用才機制,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培養造就一大批戰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要扎根中國大地、主動融入高質量發展,通過服務國家戰略,形成對建設創新高地的支撐,著力解決戰略性產業、鄉村振興等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以價值鏈、產業鏈、創新鏈為基礎,增強建設創新高地的活力、合力。

  (楊波單位系東華理工大學,朱倩單位系江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