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彰顯勞動課程的綜合育人價值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12-23  閱讀:次   |
42.9K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在全社會弘揚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培育時代新風新貌。《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勞動新課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勞動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功能,探索勞動課程理念創新、內容創新、資源創新、評價創新,為中小學勞動課程的實施提供了操作路徑。

  勞動課程理念創新:

  聚焦學生核心素養培育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中小學勞動課程理念從著重訓練“體能”、重視“生產”“工具”“技術”到更加關注“素養”。勞動新課標強化課程育人導向,旨在培養學生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包括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精神。

  勞動課程首先要引導學生形成基本的勞動意識,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使學生認識勞動、尊重勞動,培養學生“想勞動”的內驅力;其次,要發展學生初步的籌劃思維,形成必備的勞動能力,使學生在多元勞動場所與課堂中學會與人、自然、社會和諧相處,學會團結協作,激發創新創造,培養學生“會勞動”的技術;再其次,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塑造基本的勞動品質,讓學生自覺、自愿、安全規范地勞動,培養學生珍惜勞動成果、吃苦耐勞、持之以恒的品質;最后,要培育學生積極的勞動精神,做到堅韌不拔、拼搏奮斗、敬業奉獻,以勞樹德、以勞育美,以勞動創造幸福生活。

  勞動課程內容創新:

  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

  勞動課程要圍繞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以任務群為基本單元,根據各學段學生身心發展水平,設計并構建內容結構,設計學生力所能及、可接受的勞動活動,使學生在勞動過程中充滿自信。

  課程內容要根據不同學段要求螺旋式上升。小學階段,以日常家務勞動和自我服務勞動為主,低年級課程以個人生活起居為主要內容,如學生個人物品整理清洗、維護教室環境衛生、照顧身邊的動植物等,使學生懂得人人都要勞動、愛惜勞動成果的道理;高年級課程以校園勞動、學會洗衣、打掃庭院為主要內容,讓學生體會勞動光榮,尊重普通勞動者,初步體驗種植、養殖、手工制作等簡單的生產勞動,養成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態度。初中階段,學生要承擔一定的日常保潔、烹飪、家居美化等勞動,適當體驗金工、木工、電工、陶藝、布藝等勞動項目及傳統工藝制作過程,獲得初步的職業體驗,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強化社會服務與責任擔當。普通高中注重開展服務性勞動、生產勞動、公益勞動與志愿服務,培養學生主動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情懷。同時,勞動課程內容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變革,按照勞動新課標“新技術體驗與應用”任務群要求,開發新業態勞動教育內容,如制作光控報警器、設計3D打印小物件、了解基因圖譜和人工智能技術等。

  勞動課程資源創新:

  創設豐富的職業體驗場所

  勞動課程資源是多領域和多學科的資源集成。首先,整合其他課程知識,如開發農業生產項目時,可與科學、地理、生物、化學等課程知識學習有機整合。其次,課程主題內容的選擇可源于自然、社會、生活、未來等領域和人文、科技、數學、工程、技術、藝術等學科。再其次,教師資源方面,可聘請不同行業的優秀工匠、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經驗豐富的農民、技術工人等擔任指導教師,通過多元領域、不同職業的資源共享,為學生創設豐富而有特色的職業體驗情境。

  勞動課程資源是學校、家庭、社會資源的集合。首先,充分利用現有的綜合實踐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動基地、學校勞動實踐場所以及當地博物館、科技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生態園、茶藝館、社區服務中心等勞動實踐“大場域”,在勞動新課標指導下開發具有場所特色的勞動課程。其次,開發有地域特色的優質勞動教育場所資源,積極協調企業、工廠、農場、草場等作為生產勞動、農業勞動實踐場所,建立健全學校與政府、行業、企業聯動合作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開放共享機制。再其次,合理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實踐機會,開辟適合于中小學生勞動實踐的學校、家庭“微空間”。

  勞動課程評價創新:

  促進勞動素養提升

  勞動課程評價要堅持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勞動素養評價不僅關注勞動的結果或成效,更關注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精神等。

  勞動素養評價要堅持綜合評價與增值評價相結合。綜合評價既要觀測學生在勞動實踐中的意識、態度與習慣,也要觀測勞動統籌規劃能力、掌握勞動知識技術的能力、協同能力與創新創造能力等。具體來講,可通過“方案設計、信息收集、工具使用、反思交流、問題解決、勞動成果”等6項指標進行勞動素養評價,并根據不同學段、勞動場所、勞動主題進行評價內容調整。增值評價重在描述和評價學生在勞動中的進步與努力程度,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勞動教育數據庫,對平時勞動表現的量化數據與質性數據進行全方位采集、儲存,由學校、教師、家長、學生多元主體給予科學的總體評價,并基于增量數據變化,評價學生的勞動努力程度與素養變化幅度。

  勞動創造偉大,勞動創造幸福。面對世界快速變化帶來的挑戰,勞動教育必須以創新的品格和姿態,培養面向未來的時代新人。

  (作者程艷霞系重慶市統籌城鄉教師教育研究中心、重慶第二師范學院“6—12歲兒童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副研究員,本文系2020年度重慶市社科規劃重點項目“基于勞動素養的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一體化建設研究”[2020ZDJY13]成果)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