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發揮語言文字通心搭橋作用
加強語言文化國際交流,促進世界對中國語言文化價值的認識和利用,充分發揮其在世界化危克難中的作用,已經成為時代賦予中國的一項重要國際責任。為了促進世界理解和包容,需要充分發揮語言文字通心搭橋的功能。
更新理念,凸顯服務。改變過去的“推廣”“傳播”思維,構建以語言服務為理念的中國語言文化多元化國際交流體系,服務全球中國語言文化需求,服務國際溝通和相互理解,服務世界多樣性語言文化分享、文明互鑒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通過服務他人實現共贏,為世界人民謀福祉。
練強內功,多措并舉。要做強不以營利為目的的中國語言文化國際交流事業,做大以中國語言文化交流為主業的產業,發展與其他專業、職業、行業相結合的中國語言文化國際交流“副業”,培育以中國語言文化國際交流為職業或可長期兼職的穩定隊伍,實現專職、兼職和志愿者功能互補,打造高質量的中國語言文化國際交流資源和平臺,加強全球中文學習平臺和中文聯盟等平臺建設,促進中國學術外譯等國際化事業發展。
大力推動中國語言文化國際交流的在地化,融入當地社會體系、教育體系和話語體系。生活化,把中國語言文化轉化為各種不同的生活體驗,讓人親身感受中國語言文化的魅力和價值,追求潤物無聲的效果。大眾化,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和手段,豐富面向大眾的語言文化交流,促進情感相融和民心相通。精準化,加強中國語言文化的學術研究和國際對話,準確提煉中國語言文化精髓和中國實踐經驗,實施差異化精準傳播交流。適用化,著力推動中文在國際組織、國際會議、經貿往來、各種媒體等場景中的應用,不斷提升中文的國際通行面和通用度。常態化,促進有利于語言文化國際交流和文明互鑒的各種活動成為日常行動并且可持續發展。
(作者趙世舉系武漢大學中國語情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教授)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