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藝之光鑄青春之魂 ——第十一屆中國大學生電視節掃描
“看中國,燈火暖;歷經風雨,星光燦爛……”3月26日,伴隨著一首《啟航看中國》唱響全場,以“奮進青春強國有我”為主題的第十一屆中國大學生電視節在福州海峽奧體中心落下帷幕。
據悉,中國大學生電視節創辦于2010年,多年來始終堅持以“大學生欣賞、大學生創作、大學生參與”為特色,向全國大學生群體推薦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電視劇、綜藝節目、紀錄片等影視作品。本屆電視節期間,全國共有100余所高校的3000多名大學生積極參與,共征集近2000部作品。
“大學生電視節的主體是大學生,所以在做開幕式整體設計的時候,我們有一個宗旨,這是大學生自己的節日,要用大學生喜歡的方式來慶祝自己的節日,現場兩個小時的節目和環節設計,都呼應大學生的審美需求。”大學生電視節開幕盛典暨“放飛夢想”青春歌會制片人楊陽介紹。
3天的活動中,隨處可見大學生活躍的身影。“通過這次大學生電視節,我看到很多溫暖的電視藝術精品,也看到許多大學生的優秀原創作品。”剛剛走出展映廳的福建江夏學院學生陳青青說。
什么樣的電視作品會是當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主流精品呢?在電視精品創作論壇上,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楊乘虎用“懂我”進行總結:“關注大學生的需要,理解大學生的認知,溝通的渠道暢通了,方能實現雙向奔赴。”
“感覺現場的老師們都好懂大學生。”參加圓桌沙龍的中國傳媒大學學生劉尚書表示,當下新主流的電視精品將青年強國之志與其情感表達需求融合在一起,走到生活中,走到現實中,在傳播方式和表現形式上推陳出新。
“像最普通的寫情歌那樣,去歌頌你的愛人、親人,去歌頌祖國,這條路打通了,你就可以在專業上很好地進步……”在閩江學院舉行的首場“精品大師課”上,國家一級作曲、北京電影學院教授舒楠以“新時代主旋律創作與思考”為主題,為現場師生帶來一堂生動精彩的創作指導課。
當下,媒體技術愈加便捷、多樣化,大學生更多主動參與、融入創作中,記錄身邊點滴,表達思考與感悟。本屆大學生電視節的“啟航”大學生創作扶持計劃、大學生原創作品展映就體現這一趨勢。
“有一些非常有趣的年輕人,他們一直在努力著,致力于這個城市的各種發展,我想讓大家看到這些年輕人正在做什么,為什么這么做。這些年輕人就是這個時代的‘海燕’,他們值得被看見。”展映紀錄短片《海燕》的主創、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甘怡婧介紹。在她看來,去做自己所熱愛的,拍自己所喜歡的片子就是好創作。
國家一級導演楊陽在分享電視劇《夢華錄》的創作時談到,她的創作思路恰恰源自之前所見到的“北漂”們的生活經歷。她告訴在場的大學生們:“創作需要熱愛,有愛才會年輕。”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