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時代新人的實踐邏輯
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站在新時代新征程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深刻把握時代新人的角色定位、鍛造目標、培育格局,不斷探尋培育時代新人的實踐邏輯。
找準勇擔重任、沖鋒在前的時代新人角色定位。培育時代新人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必然要求,亦是獲取在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戰略資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題中應有之義。時代新人是承擔民族復興大任的實踐主體,培育時代新人事關黨和國家的前途與命運。當代青年與新時代同向同行,民族振興是青年的責任與使命。青年是社會發展的先鋒力量,也是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青年接續奮斗和拼搏。青年發展事關國家核心競爭力。伴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持續深刻演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拓展,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占據的地位尤為重要。國家發展以創新支撐,創新應以人才驅動,青年應充分展現創新創造活力,努力成為本領過硬、素質全面的時代新人。
明晰邏輯嚴謹、意蘊深厚的時代新人鍛造目標。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觀點,也是黨的教育方針的理論基石。培育時代新人,應以激發青年發展的內生動力為目標。青年的使命自覺不是自發的,是在教育的內化與外化過程中形成的,培育時代新人要把握內化與外化的階段性特征,激發青年成長成才的主動性自覺性。青年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實踐主體,新時代黨培育時代新人的核心目標,就是要引導青年堅定理想信念、提升綜合素質,勇擔民族復興大任。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社會進步的終極目的。當前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培育時代新人是未來自由全面發展的人在當前時代條件下的要求,培育時代新人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打造多維多層、協同一體的時代新人培育格局。圍繞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一重要戰略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進時代新人的培育工作,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引導青年在實踐中增長才干,打造了“多位一體”的協同培育格局,多方面合力促進青年全面發展。這一格局始終堅持黨的統一領導,各級黨委通過加強自身建設,將培育時代新人納入重要議程,將黨培育時代新人的方針落實到各項工作。以共青團為紐帶培育時代新人。中國共產主義共青團堅持“黨有號召、團有行動”,將為黨和人民培養人的工作擺在首位,持續推進各項工作,將青年緊緊凝聚在黨的周圍,堅持服務引領廣大青年,激勵青年自覺成長為時代新人。以學校教育為主導培育時代新人。學校是培育時代新人的主陣地,通過整合各類教育資源,多渠道推進全方位育人,不斷加強課程建設,完善課程體系,著重突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育人功能。以家庭教育為基點培育時代新人。“宏大敘事”的國家夢也是“具體而微”的個人夢,時代新人既屬于家庭,也屬于國家和社會,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要發揮好家庭對于培育時代新人的重要作用。以社會教育為依托培育時代新人。社會是時代新人成長和社會化的重要平臺,社會教育形式靈活多樣,具有終身性,在時代新人培育格局中可以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青年在接受學校與家庭的基礎性教育后,只有經過社會實踐的磨礪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時代新人。
時代新人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持續發展的實踐主體,高校作為培育時代新人的重要場域與青年的主要聚集地,應以“時代新人鑄魂工程”為重要依托和載體,在實踐中有效把握、持續更新完善時代新人的角色定位、鍛造目標、培育格局,積極探尋培育時代新人的實踐邏輯,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用長遠的眼光思考人生,用敏銳的頭腦觀察社會,用智慧的力量創造未來,幫助青年學生樹立與時代主題同向同行的理想信念,主動把人生際遇同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結起來,自覺擔負起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和光榮使命,從而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代代相傳。
(作者王婷 何顯貴系哈爾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課研究專項[20VSZ004]成果)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