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江蘇推進高校“同心教育實踐基地”建設—— 繪好同心圓 聚力促發展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3-12-19  閱讀:次   |
42.9K

  在南通大學,“張謇愛國同心教育實踐基地”彰顯著城市深厚的精神底蘊。該校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吳如高介紹,基地不僅包括統一戰線“同心之家”,還拓展到張謇教育史館、張謇企業家精神研學中心等多個主體。

  在南京師范大學,吳貽芳紀念館參觀人員絡繹不絕。該館自建成以來,已接待各黨派、社會團體、大中小學師生等訪客1萬多人次。“目前,我們依托基地創排了原創話劇《吳貽芳》,面向校內外已正式演出9場,反響熱烈。”南師大金陵女子學院黨委書記薛傳會說。

  張謇愛國同心教育實踐基地和吳貽芳紀念館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同心教育實踐基地”。2020年以來,江蘇省委教育工委在全省高校開展統一戰線“同心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工作,59個基地陸續入選。“‘同心教育實踐基地’凝結著高校統戰工作的優良傳統,是開展統一戰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陣地。”江蘇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潘漫說,3年多來,江蘇高校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統戰文化品牌,有力提升了統一戰線的凝聚力、影響力。

  走進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長望塔、WMO(世界氣象組織)教育培訓基地、氣象學家塑像,都是該校開展宣傳教育、干部培訓、實踐創新等各項統戰工作的重要場域。近3年來,該校“大氣·同心”教育實踐基地突出大氣科學學科特色,充分融合校內外資源,已成為集教育、宣傳、研究、培訓為一體的統一戰線教育實踐基地。“未來,我們將利用好基地,深耕細作,突出特色,充分發揮各項實踐育人功能,為建設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學凝聚人心、貢獻力量。”該校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陳濤說。

  江蘇省委教育工委充分挖掘高校統戰資源,體現辦學特色、地域特色和行業特色,積極打造統戰工作新平臺。各高校充分整合學校統戰資源,有的依托學校既有資源建設,有的依托名師工作室、教研室打造,有的依托院系和研究部門設立,影響力和凝聚力不斷提升。

  定期組織開展專業研討和技能培訓,提升黨外教師、留學人員的育德意識和育才能力;開展名師談自身成長故事等課程思政活動,指導黨外知識分子打造精品課程……近年來,南京理工大學“耕耘坊”同心教育實踐基地成為該校教師成長的新“搖籃”。

  國家教學名師、“耕耘坊”名師工作室主任吳曉蓓說:“圍繞改革發展中心大局,用好基地這個平臺形成協同創新合力,發揮統一戰線人才智力資源優勢,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江蘇各高校將同心基地建設與立德樹人、師德師風建設、教師成長等工作緊密結合,充分發揮黨外人士在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社會服務方面的作用,為全面推進江蘇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匯聚智慧力量。

  “統戰工作的本質要求是大團結大聯合,解決的就是人心和力量問題。”江蘇省教育廳統群處處長張曉寧說,“各高校依托基地教育資源,開展宣傳教育、干部培訓、實踐創新等工作,扎實推進黨外代表人士隊伍的培養使用和作用發揮。”

  “感謝老師們的精心組織,讓我們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古都金陵的人文魅力。”11月初,南京藝術學院與東南大學聯合開展統一戰線同心教育實踐基地互訪共建活動,兩校40余名來自海峽兩岸和香港的學生代表參觀兩個基地并座談交流。“兩校地緣相近、人文相親,以基地為橋梁讓學生們在交流中不斷了解‘科學’與‘藝術’的相融相通點,共同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人生理想。”南京藝術學院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鄧碩表示。

  圍繞基地建設,江蘇各高校緊貼辦學特色,走出校園與各類資源精準對接,努力繪就統戰工作最大同心圓。

  “我們通過建設同心教育實踐基地,挖掘、傳承紅色基因,同時發揮黨外知識分子力量,創新方式方法,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感染人,進一步提高高校思政育人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張曉寧說,通過3年建設,江蘇高校堅持守正創新,讓遺址遺跡成為思政“教室”,讓文物史料成為思政“教材”,讓英烈模范成為思政“教師”。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